中國娛樂法律師現狀調查:廣闊前景、機遇與挑戰
許多娛樂明星粉絲對北京星泉律師事務所并不陌生,這家律師事務所以國內外名人為主要法律服務。其微博內容大多由演藝明星發布,這往往會引起大量粉絲的轉發和評論。
明星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方珊珊告訴記者,為明星服務并不是娛樂法律律師的全部工作。
娛樂法"是一個適用于娛樂業法律規則體系的總稱,不是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目前,我國對娛樂法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中國傳播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丹林說,娛樂法結合了合同法、勞動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知識產權法、稅法、勞動法和不同行業的專門監督法等多項法律法規。在互聯網時代,娛樂業在娛樂法的調整下有了新的發展。除傳統影視、電視劇、音樂、體育等六大領域外,還包括網絡游戲、直播、短片、網絡品種等領域。
方善山說:"每一位娛樂律師都專注于不同的領域,行業的方向不一樣。"事實上,星泉已經為不同的服務范圍設立了一批工作團隊,服務領域主要涉及名人人格權保護、經紀合同糾紛代理、影視項目特殊服務、影視投融資和日常法律顧問服務等法律工作。由于明星律師聲稱在媒體上的影響力更大,公眾對明星業務的其他領域可能會因為保密等原因而不甚了解。
據我所知,最近發行了一部電影,因為電影名字的字體未經字體持有人的授權,從對方的律師那里收到了一封信。如果有娛樂法律師參與,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可以避免這類事情。"北京銀河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委員會版權專家黃群輝律師說,維護明星、肖像畫、名譽等權利只是娛樂法律律師工作的一小部分,簽名權和版權糾紛也在代理范圍之內,對于影視制作公司、影視投融資公司、經紀公司等商業主體,娛樂法律律師可以以法律顧問或電影、電視劇等項目的特別服務的形式參與進來。
記者發現,律師事務所的名字確實出現在許多"現象級"電影和網絡劇的字幕中,票房收入超過1億元,播出次數超過1億次。
方善山說,不同娛樂行業和客戶的具體法律需求要求娛樂律師專業化。如果一個樂隊要簽訂唱片合同,就需要專注于音樂行業和合同法的娛樂律師,而不是電影或發行專家;如果歌詞被盜,娛樂律師在音樂和知識產權方面都有專長;如果企業利用演員肖像進行商業推廣,他們需要代表有侵權訴訟經驗的律師。
娛樂法律師必須具備多種素質,除了具備全面的法律知識和技能外,還要跟上娛樂方式的變化。同時,我們應該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商業思維。李丹林說。
適應快速發展和增長的趨勢
上個世紀上半葉,英國和美國的影視領域發展成為娛樂業,娛樂法應運而生。
在好萊塢華納兄弟娛樂有限公司法律部工作的曹禺對記者說,美國的娛樂法相對發達,可以創造性地考慮,關于娛樂法的專著和理論研究也更多。一份基本合同可能有600多頁的內容,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法律體系和商業慣例,使客戶可以選擇更多,降低交易成本。
在我國,自2009年"文化產業振興計劃"出臺和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以來,娛樂業特別是電影業發展迅速。根據"中國文化娛樂產業投資前景和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9年中國影視娛樂產業的市場規模達到2131億元。如今,短視頻平臺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也加入了娛樂業。
李丹林認為,娛樂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為娛樂律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市場,從業人員和行業組織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娛樂法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這是娛樂律師業務來源的驅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