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務院財政委員會“診斷”債務市場,我們應該怎么做來增加違約?
過去一個月,中國債券市場波動劇烈,從十月底青海省國家投資公司宣布不行使"十五清國家投資MTN 002"贖回權,到十一月華晨汽車透露,債務違約總額達六十五億元人民幣(以下簡稱人民幣),市場風險規避差,導致信用債券大幅下跌。
國務院金融穩定和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員會")第四十三次會議于11月21日召開,研究規范債券市場發展和維護債券市場穩定的工作,"診斷"了債券市場的現狀,提出了"辦法"。
紫光集團"、清華控股、云南成投等"線上名人"信用債券和大量債券基金凈值下降。據風電數據顯示,從11月10日至16日,超過28只公開發行的債券被取消或推遲發行。"最近債券市場的波動"已成為發行人"規避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融委員會會議說,近期違約案件增多是周期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行為因素疊加的結果,要堅持穩健進取的總體作風,按照市場化、法治、國際化的原則處理促進發展和防范風險的關系,促進債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所院長田立輝看來,最近債券市場的違約是市場化進程中的一次演習,短期違約事件是對債券市場的打擊和干擾,它可以警示風險,促進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已逐步進入復蘇的上行周期,市場大幅提高了企業盈利預期,近期的債務違約只是痛苦。
要落實好各方的責任。財務委員會會議指出,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從大局出發,按照依法治國的要求,堅決維護法制權威,落實監督責任和地域責任,督促各類市場主體嚴格履行主要責任,營造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
同時,財務委員會會議強調"零容忍"的態度,維護市場的公平秩序,要認真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如虛假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資金等,依法嚴懲各種"逃債、廢債"的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天豐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廖志明指出,要完善懲治惡意債務規避的制度,個別企業轉讓資產時,有能力償還,故意不償還,應予以嚴厲打擊。要明確正常違約與惡意"規避債務"的界限,完善信用體系,懲治惡意"逃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