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俊:一流大學要培養一流創新人才
國家科技創新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面向未來,如何加強創新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已成為我國高校必須回答的問題。
培養具有強烈的祖國情懷的創新型人才。高校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民利益,服務國家利益。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也是人才培養的黃金時期。一流大學培養的創新人才,要自覺擔負起歷史責任,積極把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只有把親情鄉情放在首位,才能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任務。這就要求高校要把培養新人、建設好隊伍、教授課程作為重點。
培養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創新人才。創新不是簡單的調整和改進,而是從“0到1”的突破。建設一流大學,要著眼未來、面向未來,以科學研究的原創性為全人類未來發展提供動力,培養更多“突破科研圍墻的人”。同時,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的源頭,是建設一流大學的基礎。一流大學要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全面加強基礎研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改革科研管理和評價機制,布局重要科研方向,主要研究平臺和重點創新團隊。大力推進跨學科研究。推進跨學科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推動科學前沿和重大原創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突破,培養跨學科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高校要高度重視跨學科、跨學科研究,在重點領域形成先發優勢,形成一批從基礎研究到技術應用的大團隊,搭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出大成果。
培養善于解決關鍵核心問題的創新型人才。解決關鍵核心問題,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是新時期國家對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這對高校加快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要求,要求高校全面提高素質教育和高度尊重科技人才的成長規律。高校可以以建設“新工程”為契機,以繼承創新、交叉融合、協作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多元化、創新型的優秀工程人才。同時,創建“與時俱進”的新型工程專業結構,開設機械、光學、信息、計算機等學科,培養具有工程制造和科學發現能力的優秀工程人才。構建“融合創新”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推進產教融合、共建共享、國際合作,實現教育要素的深度融合。
新時期一流創新人才的培養事關發展、關乎未來、關乎振興。高校要牢牢把握“扎根中華大地”這一關鍵根,為培育民族復興擔當重任的新人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