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的年輕人:努力過他們想要的生活
五年前,我不會想到我會讓Vlog成為一名職業。但沒有改變的是對記錄它的熱愛。"11月20日,豆陰質量內容創建者@ItsRae在她最新的Vlog中高呼:"現在我有能力控制我的生活了。
近年來,隨著新經濟形態的迅速興起,越來越多的90后和95后世代,像Rae一樣,選擇靈活的就業,享受工作自由,堅持內心的愛。"鐵飯碗"不再是選擇職業的唯一標準。
根據美團研究院最近發布的"新就業形式和生活服務業靈活就業的發展特點和發展趨勢",生活服務業的彈性就業從業人員主要是20-35歲的年輕人,這一年齡組從業人員的比例高達82.2%,其中60%以上為90后靈活就業從業人員。
試著做我想做的。
你好,我是Rae。"在每段視頻的開頭,Rae總是像太陽一樣微笑。然而,一開始,當她辭職專注于制作視頻時,她是不贊成的:你不會靠自己生活,沒有人會看你的視頻,等等。就像打破視頻中的"不可能"的玻璃一樣,她練習說話,自學的技巧,并計劃在鏡頭前一遍又一遍地選擇一個話題。為了專心編輯,她過去常在北京的一間旅館里呆上幾天,不出去;在去旅行的路上,她在停車后坐在后備箱里,打開電腦,開始工作。
如今,她在豆印上擁有超過1200萬粉絲,在2019年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排行榜上也有超過1200萬粉絲。一些網友留言說她"過著她想要的生活",她高興地說,"我也在視頻制作上節省精力。
近年來,數字經濟領域新業態所釋放出的旺盛活力,使90年代后更傾向于靈活、自由的新就業形式。今年7月,人民和社會事務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一些新的職業,其中以"網絡營銷者"為代表的新職業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江蘇95歲的女孩楊曉就是其中之一。
幾年前,上大學時主修表演的楊曉,還在劇組經營龍套和拍廣告,月薪四五千元。在淘寶直播的特快列車開發上,楊曉曉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一開始,她不能賣產品,只能從百貨公司起步,"不明白交通的起伏"真的讓她焦急了很長一段時間。
但最讓她驕傲的是她父母的支持。他們打開手機上的直播頁面,說:"這是我女兒在現場賣東西。"這是電商。"他們還幫助楊曉在直播期間做一些輔助性工作,比如整理產品和整理優惠券。楊回憶道,第一次在錄音室里看到100000以下的流量時,她的母親陪著她現場直播了9個小時。
如今,每天廣播超過4個小時已成為楊致遠生活中的常態。她還有一個由9人組成的小組,可以挑選、吸引投資和運營,年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楊享受了這種免費的工作和休息:她精心推廣產品,并在直播中與粉絲互動;除了現場直播,她還組織了一所女子商學院,與其他小妹妹一起參加現場培訓;當她想休息時,她給自己放假。
很多人都想知道當自由職業者是什么樣的經歷。90后自由職業女性吳百萬(音譯)在智湖平臺上分享了她的回答:一旦想到"我明天必須上班,我的頭皮麻木,腦袋空空。"現在他早上7點30分起床,早餐后開始一天的工作。"我不計算一天的時間,但基本上除了吃飯、睡覺、看書、看電影和鍛煉之外,我一直都在工作。"偶爾偷一個懶,也被困在危機感里,然后馬上坐起來。這個職業使我對生活有了一種態度。我追求的生活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