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迎來“十七連豐收”糧食
回味豐收的喜悅,期待來年的希望。在黑龍江初冬,農民們剛剛拾起,進入倉庫,他們中的許多人又開始準備土地了。
黑龍江省花川縣蘇家店鎮諸家村是一個大的水稻生產村,今年種了三萬畝稻谷,全部收獲了。村支部書記劉子玉告訴記者,該村前段時間遭受了三次臺風,田野的水影響了秋收,國慶節后,全村組織人員迅速抽水。"一百五十次收獲都配備了碎紙機、收割機、粒粒機、秸稈粉碎器,一次又快又干凈。今年水稻生長特別好,每公頃的產量預計將比往年增加500公斤以上。"說到收獲,劉子玉的臉上充滿了喜悅。
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大的糧食生產省,占全國糧食年產量的1/10以上,被稱為"中國糧倉"。黑龍江省農業和農村司副廳長李連瑞說,黑龍江省今年的糧食作物面積超過2.155億畝,比上年增加了780000畝。黑龍江省通過優質的耕田準備、優質的春播、優良的田間管理、高效的秋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三次臺風的影響,今年糧食生產取得了豐碩成果,實現了"十七聯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新的貢獻。
8月底以來,東北地區遭受了罕見的三次臺風。面對臺風的不利影響,黑土地上開始了一場反時間的斗爭。黑龍江省及時撥款1.7億元用于玉米和水稻收割機改造補貼,并將具有較強倒伏收獲能力的玉米收獲機納入農機收購補貼范圍。臺風過后,農民創造性地改造了收割機,及時搶奪了倒伏作物。
臺風對生產的影響是什么?農機部組織專家及時進行災害評估。農業和農村部種植管理司司長潘文波表示,嚴重食宿占玉米的比例相對較低,80%的產量,對產量的影響有限,主要是因為收獲的難度和成本。
特殊年份豐收,得益于重農抓糧的良好機制。春耕前,黑龍江省提前采取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引導農民合理調整種植結構。省財政安排1.2億元支持水稻浸種催芽,1億元支持農業企業恢復工業化生產,2500萬元支持病蟲防治監測點建設。春耕備耕,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農民不能集中在田間地頭,各地開展網上訂貨,網上培訓。全省投入春播生產機具近500萬臺(套),各類農作物按照農時標準進行豐產期播種,為豐收奠定了基礎。"
一個特殊年份的豐收得益于農田基礎設施的穩定鞏固。"過去,雨水很難排放,但現在農田是方形的,運河連接起來,干旱可以灌溉,水澇可以排放,管理也很有用。"富錦市東北稻田現代農業機械合作社董事長劉春說,臺風過后,合作社及時組織了排水。近年來,通過不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去年底,黑龍江省共建成高標準農田8548萬畝,今年新增843萬畝。
特殊年份的收獲得益于先進技術和機械的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機協會名譽會長汪懋華認為,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實踐加快了主要糧食主產區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使農業科技轉化為實際產出,黑龍江主要糧食作物基本實現了全過程機械化,黑地大型農機飛速發展,先進技術在2億多畝土地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