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美食冬棗和栗子,原來熱量真的不是個好東西!
不知不覺又是冬天。街上,有穿著薄羽絨服的行人。路邊的油炸水果店似乎溫暖了人們的心。酥脆的冬棗,糯的栗子,一個接一個地進入嘴里,停不下來。好吧,只有孩子才能做多項選擇題,大人應該這樣做!老大,每人一公斤!如果這個季節我不吃,我很抱歉等了一年!兩個月后脂肪可以減少,但冬棗和栗子兩個月后就沒了!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冬棗和板栗的主要營養成分,以避免明年春天“長得越來越壯不是沒有道理”的反映。其實,冬棗和板栗,都不是熱的“好茬”。
《本草綱目》記載:“紅棗味甘、無毒、平脾、胃氣、通九竅”,因此,紅棗因其藥用、保健、食用功能而成為水果中的珍品。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紅棗的身影(血、鐵、氣),冬棗是維生素 C 的“無冠之王”,100 克鮮冬棗的維生素 C 含量約為 300 毫克,約為柑橘的 10 倍,梨的 50 倍,蘋果的 70 倍。鮮冬棗鮮重約 15g,可食部分為 87%。三種新鮮冬棗可提供約 100 毫克維生素 C,而正常成年人的維生素 C 推薦攝入量為 100 毫克 / 天。當然,除了維生素 C,冬棗還有其他“營養武器”,如大棗黃酮、環磷酸腺苷、三萜類等植物化合物。這些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抗癌、抗疲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冬棗不是那么“天使”。首先,冬棗的熱量不低。如果加冬棗作為水果,每天最好不要超過 100 克,大約是正常大小的 6 - 7 片。同時要注意血糖的變化。其次,冬棗的膳食纖維含量高于其他常見水果(葡萄、蘋果等),以后容易引起腹脹等消化道不適,冬棗果皮脆薄,咀嚼時難以充分咀嚼。邊緣銳利的果皮(或果核)常被吞咽進消化道,容易引起胃部病變疼痛或不適,甚至危及生命。
對于栗子來說,一把栗子(大約大 10 個,可食部分約 110 克)的熱量相同,一碗加碳水的煮飯約 200 克,比食堂里玩的“兩兩飯”還少。由于板栗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略高于大米,且低聚糖和抗性淀粉較多,小腸無法吸收,因此 GI 指數(血糖上升指數)低于大米,對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更為友好。但另一方面,這些未被吸收的膳食纖維很容易讓人感到臃腫,因此消化功能差的人要注意少吃,尤其要避免吃生栗子。同時,盡量吃熱熟的板栗,而用板栗燉則是不錯的選擇。
說了這么多,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當冬天來臨的時候,那些 7 天內不能無理退貨的“冬肥”,在這一口酥甜的嘴里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