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餐飲業重新振興了嗎?
疫情爆發之初,餐飲業的復蘇情況如何?日前,記者采訪發現,對于已經取得重大防疫戰略成果、常態化防疫的中國來說,居民安全感不斷增強。無論是外出旅游還是外出就餐,頻率都在增加,相關消費也在穩步回升。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0 月份餐飲收入同比增長 0.8%,年內首次出現正增長。
“店內顧客基本恢復正常,尤其是周末。候車現象和疫情爆發前一樣普遍,“北京通州新華聯店工作人員海迪勞告訴《國際商報》記者,需要隔著桌子吃飯對客流影響較大。”今年五六月份,根據商場防疫要求,顧客到店時必須對坐。當時店內客流量相對較小。國內防疫趨于穩定后,顧客不需要隔著桌子吃飯,這對改善店內整體客流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與平日相比,節假日是觀察餐飲消費的重要窗口。節假日是否會出現“跟風”現象,是檢驗餐飲業復蘇程度的標尺之一。國慶長假期間到北京旅游的王阿姨深深感受到了防疫工作正常化形勢下的幸福。在北京前門步行街歷史悠久的美食街仙峪口,她看到每家店的小吃攤都排起了長隊。她經常要在店里等桌子吃飯。”在等候期間,我在這條街上看到了一波食客潮,表明人們愿意在防疫正常化的情況下外出就餐。尤其是節假日期間,像我這樣可以放心旅游的人不在少數,餐館的生意也很紅火。”
但從疫情來看,餐飲業全年難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位于上述美食街的朝陽樓餐廳負責人表示,疫情給旅游業帶來了很大影響,當地類似前門的旅游美食街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總的來說,今年以來店內客流量無法與往年相比。”幸運的是,下半年以來,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加,該店的游客數量也在逐漸恢復之中。”
位于北京濱江城外通州的羅斯福店,也感受到了“先抑后揚”。該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店面進行了升級換代,空間也比以前大了近一倍。防疫工作正常化后,到店客流明顯增加,下半年以來業務逐步恢復。”不過,消費者外出就餐的人數仍較疫情前有所減少,客流完全恢復還需一段時間,
記者從店內了解到,各地推出的消費券為刺激居民外出就餐帶來了一定的動力現在很多消費者結賬時都會使用線下餐飲代金券,一次最多可以沖抵 60 元。”。
此外,疫情的爆發也加速了“住宅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們的外賣銷售額增加了很多。在疫情下,僅靠店內排水遠遠不夠。該負責人表示,今年不少餐飲企業都在大力發展“線上餐飲”,“線上 + 線下”是很多餐飲行業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