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持之以恒抓好科技,使得農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確定扶貧 35 周年。為了講述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制定的扶貧規劃的良好故事,促進扶貧和農村振興成果的鞏固和擴大,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近日在北京召開了呂梁指定扶貧工作 35 年回顧報告,懷金鵬在會上發表了上述講話。
他強調,要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科技協會機關、部門、單位、民族社團和地方科技協會的優勢,從超常規向正常支持轉變,從重點解決重點轉變為長效機制,因地制宜,準確落實有自身特色的新農村建設政策。要在全國有針對性的扶貧實踐中推廣有效的好做法、好模式、好模式,為鞏固扶貧成果與農村振興成果的銜接提供解決辦法。
懷金鵬說,早在 1985 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就決定按照中央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山西省呂梁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技扶貧工作,成為全國率先開展扶貧工作的 10 個部委之一。先后派了 21 個扶貧團、4 個講話團、117 名優秀干部(132 人)到呂梁掛牌,堅持把 "科學" 這個詞的特點納入扶貧的全過程。加強有針對性的扶貧與科技普及相結合,充分發揮民族社會和地方科技協會的作用,積極提高呂梁脫貧致富的能力,幫助呂梁脫貧。
懷金鵬說,要做好扶貧指定的各項工作,統籌好呂梁脫貧脫帽后科技協會的扶持計劃,幫助呂梁創新和發展,規范高質量發展,使之更加有效。要大力推進呂梁 "科創中國" 試點城市建設,促進國家創新要素與呂梁發展需要的準確對接,鞏固和擴大扶貧成果與農村振興的有效聯系,支持呂梁的高質量發展,使呂梁人民過上更幸福、更美好的新生活。
除了北京的主要會場外,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還設立了 10 個分會場,并同時開放了現場錄像。在會議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向參加呂梁指定扶貧團(講師小組)的扶貧干部代表和專題論文獲獎者頒發了證書,并邀請了八名扶貧團(講座組)、全國社會協會和呂梁八名代表作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