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恢復穩定中立
在第三季度發布的最新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中央銀行再次提到"把貨幣供應的大關做好"和"保持宏觀杠桿比率的基本穩定",進一步明確了貨幣政策將恢復穩定中立的態度。
今年年初以來,隨著疫情的變化和經濟增長的起伏,貨幣政策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第一階段是從年初到5月初,政策放松以應對疫情的影響;第二階段是從5月初到8月初,收緊政策幅度以引導市場利率回升;第三階段是從8月初到現在,市場利率穩定波動,政策轉向平穩中立。
在政策的照顧下,中國的GDP增長率季度出現反彈。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4.9%,前三季度的增長由負數轉為正增長。央行往往對經濟表現持樂觀態度。從短期來看,中央銀行認為經濟增長好于預期,供需關系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全年經濟正增長的實現是一個高概率事件。從中長期來看,穩定、長期、高質量的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
與此同時,中央銀行開始關注風險因素,如上半年反周期調整后宏觀杠桿率上升,疫情影響對不良貸款的上行壓力等,除了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制度性和周期性問題外,央行認為貨幣政策必須"改革與調控、短期與長期、內部與外部平衡相結合"。
在11月初的政策簡報會上,央行表示,一方面,在特殊時期推出的政策將得到適當和適度的調整;另一方面,在需要長期支持的領域,將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此外,有必要避免"政策懸崖",防止政策突然中斷所帶來的意外影響。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進一步確定了三個政策優先事項:
從數量上看,央行將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使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GDP增速保持基本匹配,支持經濟向潛在產出回歸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價格方面,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貸利率平穩運行,有利于利率平穩運行。其中強調‘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意味著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轉向穩健中性,明年信貸增長總體將邊際收斂。
二是優化信貸結構,更好地滿足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央銀行將保持再貼現政策的穩定性,并向受疫情嚴重影響的農業、小型和微型企業、私營企業和行業提供包容和持續的財政支持。積極推進兩種直接與實體經濟掛鉤的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業實現利潤向實體經濟轉移1.5萬億元的目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私營企業、農業、農村、制造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繼續加強對房地產金融的審慎管理。
第三,應更多地注意防范金融風險。考慮到疫情的滯后效應和當前的信用違約問題,中央銀行對金融風險更加警惕,提出了"完善金融風險防范、預警、處置和問責體系",包括全面覆蓋壓力測試、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公司治理、加大不良貸款損失的準備和處置等。中央銀行表示,"我們決心不允許地方風險發展為系統性風險,區域風險演變為國家風險。
總體上,由于中國目前的經濟復蘇勢頭,政策周期相應地領先于其他經濟體。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總體基調是更加注重穩定增長與風險防范之間的平衡,以保持收益率曲線的正常和向上傾斜,為經濟主體提供積極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