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后,復旦和永平的故事有了后續
馬樂軍,云南省永平縣阿慶姐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下飛機時很熱情。剛剛離開生產線的新一批蘋果發酵酒 "C9",他期待著與復旦大學的教授、生命科學學院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工業菌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專家盧洪分享市場上的新消息。
在位于大理古城蒼山洱海的 "三塔" 旁邊,許多網絡名流登入并擁有我們的產品。" 馬樂軍計劃讓復旦大學專利品種開發的蘋果果肉發酵酒進入云南文化旅游高峰,走遍全國。
2012 年,作為滇西邊境山區首批 16 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復旦大學和永平縣共同開啟了脫貧之路。2019 年 4 月,永平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 -- 作為全國 592 個國家最重要的扶貧開發縣之一,位于滇西山區的該縣正式脫貧脫帽,貧困率從 2013 年的 16.94% 降至 0.04%。
作為人才和學科資源聚集的智慧高地,高校在脫貧中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關的重要論述的指導下,復旦大學進行了八年的探索,圍繞實現 "兩個不擔心三個保證" 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人才和學科的優勢,充分發揮人才和學科的優勢,從醫療、教育、人才、智慧、工業等方面全面推進了準確的扶貧工作,構建了實現真正扶貧、幫助真正扶貧、真正脫貧的格局,寫一個 "大學和學院的樣本" 來消除貧困。
走出實驗室,利用科技創造一個 " 產業鏈的良性循環
這種蘋果生長在海拔 1700 米以上的生態種植區,在高高的玻璃瓶中釀造成蘋果酒,閃閃發亮,長期保持復旦和永平的美好期待。
這款蘋果酒來自盧洪團隊與永平縣阿慶姐妹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我們希望依靠科技,建設現代化生產線,生產國際時尚產品,促進當地水果種植的發展,形成產業鏈。" 盧洪這樣定位目標。
永平氣候宜人,果蔬豐富。阿慶姐姐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經營以蔬菜為原料的泡菜。2018 年 10 月 27 日,馬樂軍清楚地記得那天復旦掛在永平的干部,該公司邀請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專家就如何提高泡菜質量提出建議。
盧洪在阿慶姐妹食品有限公司注意到,在傳統的加工方法下,產品的附加值不高。"這也是發酵,以水果為原料的發酵產品具有較高的附加值。" 為什么不改變觀念,豐富當地水果資源,開發時尚飲料呢?" 看到山上豐富的水果資源,盧洪想出了一個新的竅門。
盧洪帶領團隊在實驗室進行了實驗。經過對 20 多種微生物菌種的篩選,利用復旦大學的專利菌株開發出蘋果果肉發酵酒技術,實現了蘋果的 "華麗轉化"。隨后,團隊派專人到永平幫助阿慶姐妹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生產示范線。
新產品帶來新創意。馬樂軍看到公司員工更有動力,忙著改造車間,采購設備,加入研發團隊學習新創意和新技術。從產品到生產線,從包裝到品牌,盧洪團隊幫助整個過程,使復旦技術和永平水果相互碰撞,推動農村振興的新增長點。今年 5 月 27 日,復旦大學成立 115 周年,第一批產品走出了生產示范線。
經過蘋果的 "之旅",盧洪認為,本土企業對高科技和現代生產有一種渴望,主要問題是缺乏技術和人才,技術扶貧準確地滿足了當地的需求。我們提供技術,推薦人才,盡力響應企業發展的需求,然后通過企業促進當地經濟的整體發展。
談到科技扶貧,盧洪一再強調產業鏈的良性循環。"科技扶貧的是企業,企業的發展是當地經濟發展的助力。她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促進當地果樹種植業的發展和果農收入的增加,為產品提供高質量的原材料;企業的發展將為當地人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制定新的商業戰略,開拓市場;增加市場需求,增加產品銷售,形成更大的原材料需求和產品需求。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六所工業研究所副院長王曉林對"C9"項目的進展表示關注,認為這是為了充分發揮復旦大學科技和永平水果資源的"兩大優勢",是科技扶貧扶貧模式之一,有利于貧困家庭和可持續扶貧產業的形成。
深入歷史,以學問和營養激活古代道教文化
被當地人稱為永平"生活詞典"的縣文化與文化聯合會主席張繼強是"南方絲綢之路"民俗研究的領導者。他說自己是"對復旦最有益文化的人之一"。
姚教授(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姚強)曾經告訴我,我們需要的是一條更生動、更具體的古道,而不是經典的概念。"張繼強承認,復旦先生提供的許多新思想讓他開悟了,決心探索永平的歷史文化。去年8月底,在收集整理了博南古道的資料后,博南古道被列為3A風景區。
今年九月舉辦了第五屆博南文化節。專家學者聚集在外省,甚至海外,使邊城一度顯得有些喧鬧。"誰會想到這樣一個高標準的論壇能在復旦的幫助下做永平呢?"如今,張繼強的新目標是通過地理定位恢復古道的位置,使其在旅游線路上更生動地呈現出來。他希望能得到復旦的學術幫助,使風化的博南古道能夠以符合時代的方式在當代地圖上再現。
要激活歷史文化,也要規劃未來發展。永平脫貧脫帽后,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凌宏提出了建設智能化永平的構想,得到了積極響應。經過充分溝通和討論,"永平智能城市發展規劃研究"項目于今年8月啟動。
復旦大學智能城市研究中心的團隊成員、高級研究員邱蘇川認為,通過建設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智能永平",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永平實現與外界的高度聯系,徹底改善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邏輯。在此基礎上,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和經濟運行可以更加高效、智能化。
目前,"智慧永平"的詳細設計正在有序推進,建設機制、運作模式、資金管理等配套措施的研究也在同時進行,小組計劃在12月底完成項目主體的交付,并逐步出現"智慧永平"。
輸血"更多的是"造血",培養一支能夠留下來的人才隊伍。
沒有復旦永平振興班",很難想象復旦大學學生與永平一中2744公里外的學生交匯處,這個班,是復旦大學攜手永平第一中學,用教育幫助永平振興的新嘗試。
從 2019 年秋季學期開始,每個周末,振興班 99 名學生都會通過互聯網與復旦大學騰飛學院的大四學生和大姐們交流經驗。”扶貧支持智慧先行。復旦臨時干部、永平縣副縣長徐洪波說:“如果我們想真正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教育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
永平一中的孩子們不負眾望。校長查明珠說,2018 年,該校高考成績排名全國倒數第一。今年高考上線 34 人,本科錄取率達到 60%,“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與教育一樣,醫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民生。要改寫永平的“健康曲線”,就必須有一支“不能帶走的醫療隊”。
“由于設備和診斷水平的原因,我們不敢輕易診斷縣里的腦血管病患者,只好轉診到大醫院?,F在我們很有信心,讓他們看看永平,我們的診斷很專業。”永平縣人民醫院第一科主任田大全兩次來到上海,在華山醫院和中山醫院繼續醫學教育。
永平縣也有不少鄉村醫生是在復旦衛生扶貧項目中成長起來的。2016 年啟動的鄉村醫生項目,采用醫學專家視頻教學的形式,持續開展高血壓、糖尿病、農藥中毒、觸電等慢性病管理的農村急救培訓,幫助村民實現“小病不出村”的目標。到 2019 年,該項目已完成第一輪五期培訓,涉及當地 1500 多名醫務人員。下一步,根據當前防疫工作需要,開展公共衛生管理、發熱病人管理、傳染病報告以及老年護理、家庭病床管理、重點慢性病防治培訓等方面的培訓。
復旦還致力于培養一批能留在永平的干部。永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李曉松 2015 年參加復旦大學干部培訓近年來,永平干部基本上輪訓,素質提高,思想觀念和工作能力有了質的飛躍,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扶貧攻堅戰略和政策,充分發揮高校自身優勢,圍繞中心目標,調動資源,落實扶貧政策。”王曉林認為,從長遠來看,高??梢詾榻⒔鉀Q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提供政策、制度和建議方面的智囊團,為教育、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人力資源,開發有利于貧困地區發展、惠及貧困人口的科技產品和服務,為當前脫貧攻堅、未來實現農村發展振興提供智慧。
“永平走上了一條精準扶貧之路,因地制宜,成效顯著?!睆偷┐髮W黨委書記焦洋說,在永平扶貧工作完成后的新階段,復旦大學將繼續落實“四不脫”要求,摘掉帽子,繼續助推,進一步擴大幫扶格局,完善長效機制,統籌全校力量,準確分類落實政策,形成穩定扶貧、高質量發展的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