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國植樹造林的作用“被小看了”
英國廣播公司(BBC) 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森林碳吸收對世界的貢獻被低估了。
這份報告發表在 10 月 28 日的 "自然(自然)科學" 雜志上,以實地考察和衛星觀測為基礎,分析了中國兩個地區新建森林對二氧化碳吸收的低估。
BBC:中國植樹造林的碳吸收被 "低估",根據一份國際研究小組的報告,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中國兩個地區新建的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被低估了。研究小組說,這兩個地區加在一起,在中國土地總量中所占比例略高于 35%。碳固存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和植被恢復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理,以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這兩個嚴重低估的碳固存區是中國的西南部和東北部。BBC 在報告中寫道:" 此前被低估的兩個碳匯分別位于中國西南部的云南、貴州和廣西,以及東北地區,主要是黑龍江和吉林。
中國新建森林的碳減排能力讓專家們大吃一驚
這兩個地區的植樹造林面積迅速擴大,這兩個地區的減碳能力讓外國專家感到驚訝。根據研究,這些省份已經形成大面積快速造林的格局,在過去的 10 到 15 年里,省級森林面積以每年 4 萬到 44 萬公頃的速度增長。中國西南陸地生物圈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碳匯,約占 31。5% 的中國陸地碳匯,遙遙領先于其他地區。東北生物圈具有季節性,占 4。5%。愛丁堡大學教授,該研究的合著者(ProfPaulPalmer)表示,森林固碳的規模令人驚訝,但他指出,這一結論是值得信賴的。大膽的科學結論必須得到大量證據的支持,我們在研究中就是這樣做的。"我們已經從實地測量和衛星數據中收集了一系列證據,提出了一個關于中國碳循環的一致和站得住腳的說法," 他告訴 BBC。"。
盡管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28%,但中國已宣布努力到 2060 年消除碳排放。報告稱,近年來,中國綠色植被的增長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近幾十年來,中國種植了數十億棵新樹,以防治荒漠化和土壤侵蝕,以及蓬勃發展的木材和造紙工業。
中國是全球綠色化的重要力量
中國的凈零排放目標對全球碳固存和氣候變化至關重要。2019 年,美國宇航局(Nasa) 報告稱,世界比 20 年前更加綠色,中國是對這一變化的重要貢獻之一。根據這份報告,Nasa 地球衛星的數據顯示,中國和印度的植樹造林和農業等活動主導了地球綠色化的進程。" 衛星數據(2000-2017 年)顯示,中國和印度的綠化帶非常引人注目,與世界各地的農田重疊。
中國的綠化帶是引領世界走向綠色的重要力量,盡管它只占全球植被面積的一小部分,但增長率是世界上第一位的。"正如 Nasa 指出的那樣:" 中國僅占全球植被面積的 6.6%,而全球植被葉面積凈增長的 25% 來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