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村”的脫貧路,每一步都很厲害
哦,多危險啊!很難上天堂!幾千年前,李白的詩詞歌頌了四川山川壯麗,流傳至今。千年后的四川涼山懸崖村,因其海拔 1400 多米、垂直距離地面約 800 米的獨特地形,以及扶貧故事,也風靡全國。11 月 28 日,央視新聞(阿土列爾村)來到懸崖村所在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網友們在短短 5 年的時間里,體驗了村民們從藤梯、鋼梯到樓梯的巨大變化。這條充滿傳奇色彩的道路,走過的每一步,凝聚了許多人的心血。
這條路的建設是艱巨的。扶貧路上,有一個特殊的群體,第一書記。崖村的改造離不開他們的第一書記帕查尤格。當時,村民進出村的爬梯在 2015 年變成了 218 人,村民需要進出村。來自中央電視臺的中央電視臺記者白露說,在懸崖村做任何事情都很困難。帕查尤格曾經是一名體育專家,但近年來他每天都要往返村子好幾次,這使他的膝蓋受傷。帕查·尤格在現場演講中講述了很多關于“路”的故事,但他提到最多的是村民們的笑臉,從他第一次登上山頂就看到了這些笑臉,而這些笑臉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長期以來都是他的精神支柱。今年 11 月 17 日,昭覺縣實現了扶貧目標,其中包括每一個“帕查合格”都能晉級扶貧,每一個當地人堅持用雙手改變命運。
這條路永遠向前,沒有退路。”我記得我媽媽說過,勇敢的人不會迷失自己,“《我在這里,世界在那里》是彝族歌唱家現場演唱的一首歌,唱的是村民們從未改變過的“藤梯斗天地的精神”。帕查尤格說,“如果懸崖村不改,貧困戶不脫貧,他將堅決不退出”。給他這樣勇氣的,是村民們的期待,讓他堅定地走上自己的路,讓這里的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現在懸崖村已經脫貧,但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讓所有的村民都鼓起來。當法瀟在直播中問他:“你準備好鄉村振興了嗎?”帕查尤格立即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對于從扶貧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他已經有了清晰的思路。懸崖村的未來永遠向前。
這條路的未來需要知識的“梯子”來實現。帕查尤格堅信教育是脫貧的根本出路。在他 5 年的扶貧經驗中,有臍橙、草莓種植、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依靠山區,比如建鋼梯、搬家,學校裝修是他的重中之重。”“懸崖村”設立了學前教育點,從 2015 年開始實施學前教育,大大提高了這里孩子的受教育年齡,也預示著他們會走得更遠。知識是改變命運的“梯子”。這些今天在鏡頭前做鬼臉的活潑可愛的孩子,明天就能為大涼山插上翅膀,向世人宣告:扶貧只是第一步,我們美好的日子還沒有到來。
村民們住在懸崖上的舊村里,當導游,在懸崖下的新家里學刺繡、種果樹,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在今天的懸崖村,奮斗和希望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幸福生活的新篇章已經開啟。就像人工搬上山的 2556 個鋼梯一樣,每一個都是人們幸福生活的追求,每一個都是國家扶貧濟困的決心。“懸崖村”之路再次告訴我們,扶貧不是簡單地送東西,而是要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讓他們發自內心地發出“我要脫貧”的愿望,讓他們腳踏實地地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