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功夫”打通社區微循環
“警官,我是社區居民,你是社區交警。如果你不在社區為我們服務,你就懲罰我們。一年前,北京市朝陽區洪山社區的一位居民對持罰單的交警李夢佳說了這句話。一年過去了,洪山社區的交通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但李夢佳還是不敢放松,怕達不到居民的期望。
2019年,針對39個交通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社區,北京市交管部門啟動社區交警服務機制試點,李夢佳成為社區交警。此后,交管部門不斷探索完善警務與社會融合、社會協調的精細化治理模式,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還將有李夢佳等103名交警進駐社區,為社區微循環的暢通和“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做出貢獻。
自2016年以來,勁松大隊千方百計在社區9條道路上實行單站單車道,路邊設停車位。但由于管理跟不上,反而導致附近車輛免費停放。李夢佳來開罰單,引發了第一批居民的質疑。
2019年,北京市社區交警服務機制啟動,李夢佳落戶洪山社區,負責解決這個4萬多居民、140多萬平方米的超大開放社區的交通問題。
李夢佳走進社區。他積極聯系當地街道和鄉鎮政府,尋求停車管理方面的支持,并利用社區交警和石八里店鎮洪山區黨群聯系協調中心副主任的雙重身份,通過完善交通設施、暢通微循環、強化交通,推進洪山社區交通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停車管理。對1000多個停車位進行了重新標準化和編號。李夢佳協調界鄉、區交通委,將電子停車收費系統引入洪山東路等路邊停車位。在規范社區停車秩序的同時,李夢佳逐步探索實施社區停車自治。
和李夢佳一樣,夏家園社區第一交警張超對夏家園的道路及周邊交通狀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結論是,交通混亂、流通不暢是造成這里交通問題的主要原因,必須內外聯動,雙管齊下。
張超提出,優化社區內部交通組織,實行單站單車道,使交通流量減少交叉,有序通行。社區外,更新完善下家園路交通設施,規范行車秩序。同時,規劃太陽宮北街停車位,引導居民有序停車,打通周邊路網節點,暢通道路微循環。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整合道路,創造性地提出了“雙八字微循環”的概念。他借助太陽宮中路、太陽宮北街等市政道路,以及社區內的幾條道路,在地圖上勾勒出“雙八字微循環”路線。
帶著想法和想法,張超去找夏家園社區書記征求意見和建議。社區秘書大力支持他的想法。隨后,他精心設計制作了小區內外交通圖,并與社區工作人員反復推演、分析論證,最終制定出方案。
張超會同街道綜合管理部門、社區民警和物業管理人員,對小區內私自安裝的地鎖、僵尸車輛進行清理,重新劃定并安裝交通標志、標線,將雙向行駛改為單停單車道。他挖掘潛在的停車資源,利用社區路邊角落增加71個停車位,并協調太陽宮鎮政府在太陽宮北街配置了55個免費停車位,基本滿足了居民的停車需求。在他的大力推動下,社區召開居民代表大會,通過實施停車階梯收費,實現了居民停車自主權。同時,在太陽宮鄉政府的支持下,張超組織對下家園路的交通設施進行了更新,用380米標準護欄代替了舊水泥墩,并在兩側堆放了石墩,解決了進場道路上亂停車的問題,方便了通行行人。
“雙八字微循環”駕駛模式實現了車輛從東向西進出、單站單行、不交叉、不牛行,有效避免了車輛反方向行駛、亂停車的混亂局面。夏家園社區通過內外結合、整體治理,實現了社區交通與周邊道路交通的一體化、有序的流通,區域交通面貌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