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倉促上市 螞蟻IPO還有很多"作業"要做
在接受四個部門的采訪后,螞蟻集團僅被暫停上市,這一次,螞蟻集團在短時間內上市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渺茫。
據報道,如果一家公司在上市面試過程中受到監督,這是會后的一件大事,就應該要求該公司進行補充披露,補充披露可以在補充披露后予以確認。也就是說,螞蟻集團本身已經接受了四個部門的面試,這只會延誤螞蟻集團的上市過程,不會造成長期障礙。
但如果螞蟻集團的金融技術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可能會對螞蟻集團的業務結構和盈利模式產生更大影響,螞蟻集團需要更多時間來滿足監管要求,而不是IPO的日子。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正在全面修訂金融科技業的相關規定,并成立了一個聯合工作組監督螞蟻小組。除了與該小組保持定期聯系外,該工作組還負責收集數據和其他材料,研究其結構調整,并起草其他金融技術行業規則。
11月2日,在監管部門采訪馬云的同一天,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旨在規范小額信貸公司的網絡小額信貸業務,防止網上小額信貸業務的風險。
這條規則可以被看作是加強對螞蟻集團(Ant Group)等小額金融平臺監管的第一個信號,當然,螞蟻集團只是一個征求意見草案,這需要時間,最終版本也是如此。
雖然這只是一條規則草案,但它仍可能讓螞蟻集團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和杠桿率的大幅降低,這意味著螞蟻集團需要補充資本。據估計,螞蟻集團需要補充約120億美元才能滿足要求。有了監管要求,螞蟻集團必須進行調整。
此外,螞蟻集團還需要向銀監會申請兩個小額信貸平臺的新牌照,這兩個平臺將同時得到銀監會的批準。目前似乎仍不確定銀監會是否同時批準螞蟻集團的兩個牌照。
不僅如此,由于螞蟻集團在兩個以上的金融部門開展業務,它還需要向中國人民銀行(PBoC)申請一份獨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牌照。
這樣,螞蟻集團IPO之前確實有很多"作業"要做。而在行業監管方面,只有小額信貸監管條款的出臺,不排除未來會對金融科技行業引入更多監管規定。
目前,螞蟻集團IPO的主動權掌握在監管機構手中,而不是螞蟻本身。螞蟻集團現在能做的就是根據不斷變化的規則調整業務。
螞蟻不能決定何時才能演變成監管機構所想象的那樣,但螞蟻集團不能等待太久。如果螞蟻集團無法在2020年10月首次公開發行(IPO)到期前完成上市,它必須再次經歷上市過程,并尋求新的批準。
在完成業務調整后,螞蟻集團還需要調整估值,整個過程很難在一夜之間實現。在螞蟻集團暫停上市后,很明顯,最快半年內完成上市將需要更多時間。
盡管監管環境更加嚴格,但螞蟻集團仍有相當大的回旋余地,螞蟻集團最近對巨額ABS的發行進行了監管和發布。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項目信息平臺公告,螞蟻集團的兩個ABS融資項目已經更新通過,總計200億元。此外,螞蟻集團擁有的兩家在線小額貸款公司以及總計260億美元的3個ABS項目已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接受。
也就是說,除了IPO,螞蟻集團還有很大的潛力要做,運營沒有受到影響,為了滿足合規要求,一如既往,可以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避免倉促上市對雙方來說都不是壞事。它可能不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IPO,但它將讓螞蟻集團重新回到阿里和馬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