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金源古都這個地方去,賞銅坐龍
參觀博物館,參觀歷史文物,在旅游中追尋歷史,與古人交流是上帝的樂趣。在雁過拔毛的時候,我這個喜歡歷史的人,去了金朝古都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我參觀了女真肇星的獨特風光,欣賞了晉源的文化瑰寶、晉代坐銅龍的風采,欣賞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元代詩人劉景秀在詩中說:“萬里江山有燕趙,遼金一代之俗。”公元 1115 年,金太祖萬言阿戈達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今哈爾濱市阿城區),黑龍江省),并將首都遷至燕京(今北京)。在哈爾濱市阿城區以南兩公里處,仍保留著晉商靖皇城遺址。11 公里長的城墻依然矗立在城墻上,讓人想起幾百年前皇城的輝煌,想起河河王朝的傳奇,想起紅塵路上留下的浪漫優美的故事
當歌聲和傳說沉寂,文物依然在訴說著時光的流逝。位于金皇城遺址一側的金尚景歷史博物館,有以國寶銅嘴龍為代表的 2000 余件金代文物。游走于其中,金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歷程一閃而過。
金代青銅坐龍,重達 2100 克,高 19.6 厘米,由黃銅鑄造而成。金代青銅坐龍與中原地區的龍文化相似,但有其獨特的特點。龍首、狗身、鷹爪、獅尾的造型,體現了融入中華文明的獨特審美意蘊和文化自覺。
文物是承載文化記錄、探索歷史奧秘的航標。文物專家發現,這條精美的青銅坐龍是一件皇家物品。《晉史》(金史)43 篇《御用戰車》記載:“車、紅、方、油畫、鍍金銀葉、龍鳳戲服。它四周是龍珠綠色的結云龍,上面有銀蓮花和坐龍。專家認為,這條青銅坐龍是金代御用戰車上的裝飾品,用來顯示皇權的威信。
歲月奔騰,世事變遷,誰能在浩瀚的風與煙中,一如既往。銅坐龍的塵土與第一位建都北京的皇帝萬炎良有關。作為金代的第四代國王,萬炎良是一位崇尚中原文化的詩人和皇帝。他曾留下一首詩:“大手在手,風吹遍天下”。公元 1153 年,萬延良摧毀了晉朝的上京皇城,遷都燕京。金代的青銅坐龍也被夷為平地,見證了北方民族文化與中華文明的融合。
也許,久別重逢的偶然相遇應該是安全的。1965 年,阿城又一次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農業寶地——阿城。龍的形象體現了“龍的后裔”的家庭和國家感情。金代青銅坐龍是中國龍文化傳承和發展的見證,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不斷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