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慶民:提高教與學融入國民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嚴慶敏在關于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的講話中指出,要善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使"了解"、"記住"、"有文化",才能把財務管理知識牢記起來,真正轉化為理性的投資理念和能力,提高教學在國民教育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嚴慶敏指出,加強投資者教育,把投資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一項戰略規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一是提高國家財務管理質量的現實需要;二是實踐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三是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嚴慶敏說,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與資本市場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認識存在差異,地區發展不平衡。這項工作雖然有國務院和部委文件的明確要求,但在實踐中,對這項工作必要性的認識還存在分歧。目前,將金融證券知識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地方課程體系的試點地區主要集中在上海,廣東,浙江等發達地區的部分中小學。在偏遠地區或其他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對資本市場發展和投資者教育保護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投資者教育保護工作人力資源和資金有限,加大了工作有效開展的難度。事實上,貧困地區需要轉變觀念,認識到孩子的財商素質教育可以從本質上改變人們對環境,財富和人生的認識,真正改變知識的命運,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仍需就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各地區國民教育的所有階段達成共識。"。
第二,在執行方面存在差距,需要加強交流與合作。經過以往的努力,一些證券監管部門已經與地方教育部門簽訂了合作協議,但協議的內容尚未完全落到實處,我們還需要繼續做好工作,進一步加強溝通與合作,積極爭取支持,形成一支合力。同時,要廣泛調動各類事業單位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加強與各地學校的合作,牢牢把握公益性和包容性的基本要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繼續推出更豐富的證券期貨學習資源。
第三,需要創新手段,而賦予科學和技術權力的能力是不夠的。目前,教學產品的形式越來越豐富,教學宣傳手段越來越多,興趣越來越濃厚。然而,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日新月異,現代教育方式和傳播手段也在不斷變化,這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要善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制作"可理解"、"記住"、"受教育"的教育產品,使財務管理知識真正轉化為理性的投資觀念和能力,提高教學在國民教育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嚴慶敏強調,要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把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
一是把握適應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包容性的現代財政制度。投資者教育也要適應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需要。二是把握包容性。要著眼于普惠性,讓廣大人民群眾從中受益,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這項工作。三是注重制度。黨的五中全會把"堅持制度觀念"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五項原則之一。四要把握漸進性。采取先試點后推開,先摸著石頭過河,再進行頂層設計的路徑,是中國特色的改革方法,也符合人民群眾受教育程度千差萬別的實際。要持之以恒抓下去,分階段總結評估。相信經過一段時間,教學工作的效果會更加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