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職教合作助力培養本土人才:打開新世界”
一大早,年輕的尼日利亞人阿里瓦達“叮當作響”雨季時,水泵需要定期維護,否則很容易生銹。”阿里一邊拿著扳手和小錘子安裝水泵,一邊用流利的中文與記者聊天。
阿里的中文名字叫萬和祥,是尼日利亞阿布賈一家中國企業的經理。他是中國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和尼日利亞石油技術開發基金會聯合培養的首批本科生之一。2014 年 7 月,尼日利亞派出阿里等近 70 名學生赴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深造。經過四年的學習,Ali 掌握了很多技能,“除了修理技術,我還學到了一些其他的農業生產技術,這使我受益匪淺。”Ali 說,他在中國留學的經歷拓寬了他的視野,為他的事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商務交往方面,中國朋友給予了我充分的幫助和信任。”
同樣在中國留學的尼日利亞女孩伊麗莎白·馮米拉約(Elizabeth Fungmariyo)也有一個很好的中文名字——方玉清。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中國學習期間,伊麗莎白學習非常努力。曾兩次獲得廣東省政府留學生獎學金,三次獲得一等獎學金。
2018 年畢業后,伊麗莎白回到尼日利亞經濟中心拉各斯,目前在一家公司負責行政和商務工作。”憑借我在國外學習的技能,我能很快適應每一個新的職位。感謝中文學校對我的教育和培養,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伊麗莎白說,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經濟互補性和合作潛力最大的國家我的夢想是為推動尼中經貿合作做出更多貢獻。”
據報道,包括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在內的中國多所高校和職業院校都與尼泊爾開展了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合作。尼日利亞中國學生協會秘書長雅庫布·易卜拉欣說,中國的高等教育質量很高,大多數從學業歸來的尼日利亞學生都能找到好工作尼中職業教育合作幫助非洲國家將人口紅利轉化為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