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即金山銀山”理念引領中國綠色改革
山水林、湖草 "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近年來," 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 "的實踐理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動詮釋。在黃河三角洲," 鹽堿白 "已回歸" 生態綠 ",數百種鳥類定居在地面上。在浙江千島湖,通過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水更綠,山更綠,人們也吃了" 生態米 "。
今年是黃河三角洲候鳥的冬季,今年冬天有 370 種鳥類從世界各地飛來,包括東方白鸛和火烈鳥等稀有鳥類,使黃河河口成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師張希濤:東方白鸛原本是一種候鳥,是在遷徙過程中經過我們而飛走的。多年來,它們在這里定居下來,從候鳥到留鳥,這說明我們的黃河三角洲生態真的很好,鳥兒來這里不想去。
不要看現在的三角洲 -- 一片廣闊的水域,生機勃勃,但在這之前,有一英寸長草的鹽堿灘。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力度,補充黃河三角洲的生態水。今年,它第一次超過 1 億平方米的供水,實現了洪泛性供水。耗資 5.3 億元的濕地恢復工程正在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終于從 "鹽堿白" 轉變為 "生態綠色"。
浙江省千島湖是華東地區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浙江省春安縣 80% 以上的面積處于千島湖生態保護的紅線范圍內,保護秀水湖是春安縣最大的政治責任。為了防治農業非點源污染,改善沿湖污水處理設施,提高水質監測能力,春安縣對千島湖流域進行了系統保護。
近幾年來,春安縣每年組織兩次以上的魚苗大規模投放魚苗,這些魚苗不是珍貴的珍稀品種,但在保護千島湖的水環境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家壽:鯉魚和大河鯉魚主要以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和顆粒有機廢棄物為食。現在每年(從千島湖)可提取 80 噸氮和 32 噸磷,以改善水質。
春安縣通過環境保護帶來的生態紅利,在世界各地發展旅游業,使保護綠色水和青山的人們能夠吃生態食品,過上良好的生活。
浙江省春安縣農樂經營者鄭巖:第一批客人還沒離開,第二批客人就到了。現在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游客也越來越多。
中央黨校副院長謝春濤說,"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 是為了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關系,那么十五年后,我們看了全國很多地方,他們的經驗深刻地證實了總書記思想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