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朱俊文:深化高校引進海外青年人才政策的供給改革
加快引進海外人才是近年來我國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的主要措施之一。海外教師不僅為高校教學科研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而且在拓寬學生視野、提高高校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現有普通本科院校39所。這些高校擔負著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承擔著科技創新轉化(32.400,-0.59,-1.79%)等重要任務。引進海外人才也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力量之一。
“十三五”期間,加快引進海外人才是上海高校高度重視的人才隊伍建設舉措。那么,上海高校引進海外人才的政策有哪些特點呢?海外歸國青年人才的個人需求是什么,這些需求是否與高校的人才引進政策相匹配?
本文試圖在現有研究成果和筆者近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回答上述問題,并對“十四五”期間及今后較長時期上海高校引進海外人才的政策完善提出建議。(1) 上海高校引進海外青年人才政策的特點。引進海外青年人才政策一般是指高校為引進海外青年人才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家庭子女安置、住房保障、戶籍、工資、科研教學支持、職稱晉升和評審等,這些政策只針對引進海外青年人才,有些政策適用于國內外所有合格人才。
通過對中國大陸省級政府海外人才引進政策的文本分析,發現不同地區的人才引進政策普遍性強,個性差。他們普遍重視物質條件的提供,忽視工作環境的培育。為了分析上海高校海外青年人才引進政策的特點,我們選取了15所上海高校,包括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和6所普通高校,通過學校官方網站收集了27份政策文本。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試圖對政策供給強度進行量化和排序,為“軟”政策供給分析提供“硬”基礎。政策強度劃分的依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政策話語的內容;二是政策話語的結構和發生順序。在具體操作中,以政策要點的頻度為主要衡量標準,以文本的書寫順序為依據,對政策供給強度進行評價、排序和評級。根據政策強度的定義,綜合分析政策重點,我們發現“十三五”期間,上海高校引進海外青年人才政策具有以下層次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