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要促進新的基礎設施和高質量的發展
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求,以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為特征的基礎設施建設新任務,整合創新等服務。目前,新一代信息網絡、5g應用拓展、充電樁建設、新能源汽車推廣等新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為了擴大有效投資,刺激新的消費需求,促進產業升級。
國有企業必須成為新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國有企業是全民所有制,是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維護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新基礎設施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環境下實現反經濟周期、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國有企業必須成為新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
首先,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國有企業發揮主導作用。基礎設施建設在世界各國都具有強烈的公益性。主要依靠政府投資,資金需求大,短期收益不明顯。目前,新基礎設施包括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七大領域。與一般商業項目相比,基礎設施項目具有短期收益低的特點。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我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1萬億元,新增7類基礎設施投資約1.1萬億元。中央企業著力提高產業基礎能力,突破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薄弱環節,維護產業鏈安全,加大5g等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萬億元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萬億元以上。國有企業在我國新的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第二,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國有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出現了大量的國有企業,為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當前,世界正經歷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化浪潮。中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重點高新技術和重要物資由人控制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自主創新的體制和機制還需要完善和完善這些任務,國有企業應該發揮獨特的作用。中國新基礎設施建設的根本目標是通過全面改造我國基礎設施質量,提高我國高新技術應用水平,為我國產業升級、趕上世界科技進步浪潮創造條件。國有企業必須繼續在中國跨越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推動形成國內外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國有企業需要承擔新的責任。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是世界各國擴大內需的重要宏觀經濟刺激措施。同時,國有企業通過加快自身轉型發展、促進就業,承擔起反經濟周期的責任。當前,我國正處于“三期疊加”和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立足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外二元循環,積極應對世界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和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是黨中央的戰略舉措,這對促進我國經濟穩定和長遠發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以來,中央多次提到新基礎設施建設。目的是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新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自主創新,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促進城市群和大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實現投資穩定,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穩定中國經濟增長,參與更高層次的國際競爭,為經濟和科技打下堅實的基礎;國有企業必須通過新的基礎設施,在推動國內外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