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的違約導致一些評級機構受到監管機構的采訪
(第三季,評級機構共評級八十九個發行人,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二十點二七。評級調整主要是升級,占職級調整的百分之六十。
[截至2020年9月30日,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券和AA+級以上企業債券發行者的比例分別為68.87%、62.62%和31.90%,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05%、2.42%和2.28%。
最近,華晨汽車、永煤集團、紫光集團等一系列AAA級國有企業頻頻違約,除了市場震蕩外,還質疑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是否公平,即評級是否虛假。
這種疑慮也在監管檢查中得到解釋。
中國證券業協會和中國銀行(3.260,0.02,0.61%)已就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日前發布的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的業務運作和合規情況發出通知。根據"關于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作和合規情況的通知",一些評級機構因評級高而被點名,交易商協會分別采訪了中國誠信國際和大公國際。
我們有自己的評級團隊,不會使用外部評級作為我們的投資標準。因為一些AAA評級有很多水分。"一家公開募股基金的固定收款部門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
分數是隨機的,評分是假的。
這家債券信用評級機構最近發布了第三季度報告.
根據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作及合規情況的通知,第三季共有89家評級機構獲評級機構評等,較去年同期上升20.27%。評級調整主要是升級,占評級調整總數的60%。就次級機構而言,大公國際的正調整次數最多,為17家,占幸存家庭的3.79%。
此外,在評級機構更換后,評級高于原來水平的發行人數量也較去年同期增加,其中大公國際的轉讓次數最多,占評級機構發行人總數的40.63%。
中國證券業協會關注到,個別評級機構占發行者主體水平的比例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存在虛假高評級等風險,根據"證券信用評級機構行為守則"等規定,針對監管評級行為的滯后,券商協會分別采訪了中國誠信國際和大公國際。
這種(評級是虛假的)是陳詞濫調。"一家評級機構稱,"在2018年債券市場違約率顯著上升之后,外部評級的可信度已大幅下降。
此外,中國證監會債券部、有關證券監督管理局、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和交易商協會在2020年對大公國際等七家評級機構進行了聯合實地檢查,發現一些合規問題,包括評級規范、評級方法或模型、數據庫系統有待完善;評級業務體系實施不到位,評級項目質量控制不足,評級所需材料不完整,歸檔資料不完整等。
例如,大公國際個人項目評分報告中使用的評分模型評分表的結果與工作草案中評分表的相應分數不一致;包括大公國際在內的個別項目評分后的調整是武斷的,調整依據不足或調整考慮不完整等等。
通知進一步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共發行企業信用債券3863家,比去年同期增長191家,按主要發行等級分布,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券和公司債務發行人AA級的比例分別為29.58%、23.38%和56.90%,分別為68.87%、62.62%和31.90%,分別增長3.05%、2.42%和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