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涼山:在脫貧的路上有“活水”
靠近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德縣東河鄉瓦新村的一家人時,大露臺上覆蓋著濃密的香腸和培根。"搬遷后的第一個彝族新年殺死了頭200斤肥豬!62歲的吉克里克(Gikrique)開玩笑說,并帶客人參觀了他的新家。
瓦新村是一個集中安置貧困家庭的地方,有檔案卡。今年5月,吉克里克一家從一棟60到70年前的老房子搬到這里,住在一棟125平方米的寬敞大樓里。只付了1萬元,裝修和購買家具和家用電器花了2萬元。"Jikri說,新村的交通非常便利。
扶貧拆遷是解決"二不三保"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但更多的建房如華信村、配套完善安置等,資金需求也很大。"作為國家政策性銀行,為了支持這個扶貧項目加快建設,我們提供了8億元貸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駐梁山四川支行的支持干部舒光寶表示,185個貧困家庭已搬遷到華信村。
窮人不僅要安居樂業。舒光寶說,瓦爾新村也是在西德縣實施的東山國際旅游度假村綜合開發扶貧項目的一部分。中國農業銀行四川分行下一步將繼續利用政策性金融產品支持彝族古村建設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增強自身造血能力。
在趙覺縣Chiermo鎮的Atulel村,雖然有一家人從這個被稱為"懸崖村"的地方搬到了一個集中的聚居地,以減輕貧困和在山下定居,但山上的幾英畝橄欖是它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些橄欖樹是2017年沿著鋼梯一步一步種下的,今年掛著的水果已經可以賣了。
據了解,在中國農業銀行四川分行貸款支持下,"懸崖村"采用了"企業+銀行+農村黨支部+貧困農民"的產業模式,成立了"中澤祖埃莫橄欖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了200畝高標準橄欖示范基地、一個小油廠和橄欖系列產品展示部,貧困村民可以獲得土地出讓費、農民工工資、利潤紅利等多種收入。
我們家有六個人。過去,這些土地主要是玉米,年總收入不到4000元。一天說,現在靠橄欖過活,一年的收入超過2萬元。
中澤新技術開發公司負責該項目的技術支持和商業運營,是涼山的一家農業龍頭企業,在貧困地區開發了2萬多畝橄欖。該公司累計從中國農業銀行獲得了5000萬元的低息貸款。"中澤公司董事長楊澤森表示,農業企業融資非常困難,農業政策性銀行的支持多次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數據顯示,五年來,中國農業銀行四川分行在涼山投資各類貸款113億元,重點支持扶貧拆遷、改善人居環境等領域。中國農業銀行四川分行副行長朱萬全表示,政策性金融"生活用水"將繼續支持涼山鞏固扶貧成果,做好農村振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