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之后,中國只能早晚加入cptpp,可以考慮與美國聯手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經簽署,預計將于明年生效。如果RCEP締約方的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在談判受到大量干擾的背景下,要達到該協議目前的標準水平并非易事。
RCEP可以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但改革開放的效益有限。在積極穩定RCEP的同時,中國應該主動進攻,化解加入CPTPP的種種困難,盡快加入CPTPP。
第一個層面是貨物貿易。商品貿易分為三個方面:關稅削減、關稅壁壘下降、原產地規則等。無論是關稅壁壘還是非關稅壁壘的下降,它們的作用都是為了促進貨物的更自由流動。一方面,RCEP促進協定締約方的出口,從而促進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擴大進口,它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和生產的需要。原產地規則實際上也影響到貿易成本。更統一的原產地規則有助于貨物在該區域內更自由地流動。本不會被確定為原產地的貨物在協定生效后更有可能被確定為原產商品,從而享受關稅優惠的好處"。
第二個層面是開放市場。第一個層面實際上是商品市場的開放。然而,為了區別于傳統的開放,我們把開放服務貿易、投資和政府采購市場作為第二個維度。服務貿易、投資和政府采購在協議中都有特殊的市場準入清單,它們可以按積極、消極、混合等分類。如果關稅減讓的程度和關稅表中過渡期的長短反映了商品市場的開放程度,那么這些清單實際上反映了服務、投資和政府采購市場的開放程度。
第三個層面是制度規則。國際經濟貿易規則不斷發展,從傳統規則到目前的高標準規則。近年來,一些以美國為主導的針對中國的規則實際上是制度規則。這些制度規則對國家貿易和投資的影響大多是間接的,其實質是約束一個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以實現各國制度趨同的目的。當然,這里的趨同指向了美國體制的趨同。
事實上,體制趨同在國際社會是有爭議的。為什么不能允許體制的多樣化?制度規則很難被接受,因為一個國家需要改革。不僅是第一和第二層面,而是簡單的開放。與開放相比,改革面臨更大的阻力,其風險評估更加困難,收益也不會很快見效。
第四個層面是戰略影響。簽署協議的影響不僅限于協議本身,而且還具有更廣泛的戰略意義。第一,它影響外部環境。該協議的簽署強烈表明,其他國家將看到自己開放的決心。我們還可以通過加強與各方的經貿關系來加強自身發展的穩定性。第二,協議各方之間的政治關系可以得到加強。當彼此之間存在密切的經貿關系時,政治關系也將變得更加安全。
通過以上四個維度,我們不僅可以看待簽署RCEP的影響,也可以回顧‘入世’的影響。‘入世’是中國第一次融入世界貿易和國際分工體系,無論是貨物貿易,還是服務貿易和投資的開放,都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福祉。其戰略意義也不言而喻--中國成功融入美國主導的體系,不僅加強了中美關系,也讓整個西方接受了中國。中國還通過經貿關系的加強發展了與許多國家的政治關系。雖然在中國加入WTO的時候,WTO的國際經貿規則很少涉及制度性規則,但是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也需要改變很多自己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這實際上是高標準的規則,所以在規則的維度上,中國也是受益匪淺
通過上述四個維度,考察RCEP對中國的影響。一般來說,RCEP主要從商品貿易和戰略上給中國帶來巨大利益,而從市場開放和制度規則中獲得的利益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