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從"層次"到型"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教育部今天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職業教育發展情況。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亟表示,從“層次”教育到“類型”教育,職業教育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陳子亟介紹說,教育部在完善辦學體制、完善教育機制、提高內涵質量、增強服務能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世界最大職業教育體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把職業教育作為綜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603.7萬人,占高中教育的41.70%;高職院校在校生483.61萬人,占普通高校的52.90%。累計培養高學歷繼續教育畢業生5452萬人,接受社區教育培訓約3.2億人。
陳子亟指出,“十三五”時期職業教育發展有五大亮點。一是貢獻最大,國家確立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一開始就指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正式確定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單獨的教育類型。
第二個是最大的突破。我國已經建成了縱橫一體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學校體系結構更加合理,定位更加明確,職業教育吸引力大大提高。在縱向銜接上,要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強化高等職業教育的主導地位,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在橫向一體化方面,要加強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通識教育的有機銜接和協調發展。要廣泛開展面向學生和社會各界的職業培訓,促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的銜接。
第三是最大的進步。職業教育發展進入了質量提升、增值賦權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制度標準、協作教育、建立國務院職業教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等“三教”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了各部門、中央之間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合力堅持地方政府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加強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教、學、實相結合,以基礎課程計劃和七個課程標準發布中職公共基金會;選取了“十三五”期間國家職業教育規劃教材約4000種。
第四,最大的成就是,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技術和技能人才,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在服務國家戰略上,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200多個專業、10萬多個專業點,覆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每年培養約1000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服務區域發展方面,實施“東西部職業教育合作行動計劃”,推進“東西部職業院校合作全覆蓋、東西部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合作、,并全面參與高職院校東西部勞務合作”,設備總投資超過18億元。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一人職業教育、一人就業、一戶脫貧”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快途徑。“十三五”期間,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市、區)261個。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助學金覆蓋率分別超過90%和40%,高等職業教育獎學金和助學金覆蓋率分別接近30%和25%。三年擴招300萬人,服務“六穩”“六保”,走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挨家挨戶”的步伐。
五是最大亮點,職業教育發展實現了更高水平的開放。在產業開放方面,與國家發改委合作,培育產學研結合企業800余家,試點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城市21個。構建了以城市為節點、產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新模式。在對企業開放方面,遴選了73家職業教育培訓評估機構,其中大部分是行業龍頭企業和“小巨人”企業。2200多家企業參加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在對外開放中,與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穩定的聯系。400多所高職院校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辦學,建立了第一所海外獨立職業學院——中贊職業技術學院。“一帶一路”中國與魯班將共建“國際研討會”,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