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病毒可能通過鼻子進入大腦,感染患者的神經癥狀將得到解決
周三發表在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鼻子進入人腦。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解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所觀察到的一些神經癥狀,并為診斷和預防感染提供參考。
新型冠狀病毒不僅涉及呼吸道,還涉及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嗅覺、味覺、頭痛、疲勞、惡心等神經癥狀。雖然在最新的研究中已經在大腦和腦脊液中發現了病毒RNA,但病毒如何進入和分布在大腦中的問題尚不清楚。
鑒于此,德國柏林夏里特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弗蘭克·海珀納及其同事研究了33名(22名男性和11名女性)死于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的大腦和鼻咽(喉的上半部分,與鼻腔相連),這里可能是病毒最先感染和復制的位置。這些感染者去世時,中位年齡為71.6歲,從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癥狀到死亡的間隔中位天數為31天。
研究小組在大腦和鼻咽中發現了新冠狀病毒的RNA和蛋白質,以及鼻咽中的完整病毒顆粒。其中,嗅覺黏膜中的病毒RNA水平最高。他們指出,疾病的病程與檢測到的病毒含量呈負相關,說明感染過程越短,體內發現的新冠狀病毒的RNA水平越高。
研究人員還在嗅覺粘膜的特定細胞類型中發現了新的冠狀病毒刺狀蛋白,它們利用內皮和鄰近的神經組織進入大腦。他們在一些感染者表達神經元標記的細胞中發現了新的冠狀病毒刺刺蛋白--暗示嗅覺感覺神經元可能被感染,以及在接受嗅覺和味覺信號的大腦區域發現新的冠狀病毒刺蛋白。神經系統的其他區域也發現了新的冠狀病毒,包括大腦的主要呼吸和心血管控制中心延髓。
研究人員說,還需要對含有多種樣本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進行研究,以確定病毒進入大腦的確切機制,并尋找其他可能的入侵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