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賣菜”光靠補貼,這條道路走不長久
您還去菜市場買菜嗎?每日優鮮、美團買菜、多多買菜、橙心優選、蘇小團……最近,互聯網巨頭緊盯居民手中“菜籃子”,或是生鮮電商,或是社區團購,五花八門的“云買菜”服務讓消費者挑花了眼。
生鮮食品領域一度被視為“藍海”,巨大的發展空間吸引著互聯網企業“搶占市場”。根據前瞻性行業研究院的數據,2019年我國生鮮零售交易規模將達到5.1萬億元,而鮮活零售網上交易率不到6%。相比之下,圖書、家電等消費品網絡化程度較高,在線份額已超過“半壁江山”。由此可見,“網絡購物”的巨大市場潛力有待挖掘。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下,“家庭經濟”迅速發展,互聯網為更多消費者購買蔬菜。手機下單、送菜回家已經成為更多人的消費習慣,各大生鮮電子商務平臺正好有了用武之地。有關艾滋病媒體咨詢的研究報告顯示,艾滋病疫情已成為電子商務復蘇的契機,吸納和培育了大批新用戶。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將快速發展,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20億元。
大折扣也是很多人選擇“網購”的重要原因。為了搶占市場,各種平臺頻頻出招怪招。為了盡快占領市場份額,不少電子商務企業不惜投入巨額補貼,使得網盤價格屢創新低。每公斤5毛錢的土豆和6元錢的雞蛋和20個雞蛋很難不被感動。各種促銷活動也很“搶眼”,以有限的時間和秒數,每天免費,萬人團購好玩、便宜,五花八門的促銷活動甚至成為不少中老年消費者省錢的利器。為什么消費者不僅少跑腿,還能享受優惠?
“網購”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對生鮮食品的即時消費需求。然而,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催生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市場壟斷后,價格不再低,蔬菜、水果的質量難以保證。很難長期依靠臨時“補貼”。做好“網絡購物”業務,任重道遠。供應鏈渠道、物流配送、質量保證等環節是“網絡購物”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
“網絡購物”在流行之后開始流行,反映了中國網絡消費的壓倒性趨勢,其廣闊的市場空間不可否認。為了讓“網購”繼續給消費者帶來便利,也為了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網購”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在于誠信經營,保證質量,孵化更科學的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