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研究新進展:癥狀嚴重性與腦部大小和白質發育有一定的聯系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典型疾病,其具體癥狀為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等。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Davis) 的兩項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自閉癥類型與大腦結構、大小和白質發育之間的聯系。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把一些自閉癥女孩的神經發育想象成自閉癥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這個項目也是這項研究的基礎。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 15 年內對 1000 多名兒童進行了 1000 多個核磁共振掃描。
這兩項研究都發表在 "生物精神病學" 雜志上。
在第一項工作中,研究人員使用磁共振成像追蹤 294 名自閉癥兒童和 135 名 3 至 12 歲的非自閉癥兒童的大腦大小(體積)。
在自閉癥兒童中研究小組發現,這些兒童的大腦在身高比方面明顯大于正常兒童。
以前的橫斷面研究發現,自閉癥兒童在早期有更大的大腦,但沒有證據表明他們長大后大腦也會變大。人們普遍接受的理論是,隨著兒童的成長,這些大腦會 "正常化" 或萎縮。
第一項研究發現的事實與普遍的觀點相反。三歲時大腦較大的兒童在 12 歲時大腦更大。這項研究與大多數關于不同時間點不同個體工作的研究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研究的對象總是相同的一批。
此外,與大多數其他研究不同,這項研究還包括患有嚴重智力遲鈍的兒童,這些兒童往往具有自閉癥的 "大腦袋" 特征。
第一項研究著眼于大腦大小與孤獨癥之間的關系,第二項研究側重于大腦白質變化與自閉癥特征之間的關系。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名為擴散加權成像的 mri 掃描,使他們能夠觀察大腦中的白質區域。白質提供大腦中的結構連接,使不同的區域能夠相互交流。
這項研究包括 125 名自閉癥兒童和 69 名典型發育中的兒童作為對照組,年齡在 2.5 至 7 歲之間。
研究人員發現,大腦中白質的發育與自閉癥癥狀嚴重程度的變化有關。他們觀察到,癥狀嚴重程度越嚴重的兒童白質發育越慢,隨著時間的推移,白質發育速度越快。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強調了白質發育在自閉癥及其癥狀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總結道。
白質研究建立在先前的研究基礎上,發現盡管許多兒童在整個童年時期都有相當穩定的孤獨癥癥狀,但很大一部分癥狀的嚴重程度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或減少。
這種現象表明大腦的某機制可能導致了這種變化。
這兩項研究比以前的實驗更有意義,因為它們包括了患有嚴重精神殘疾的兒童和更多自閉癥女孩的樣本。在研究中,研究還發現,自閉癥女孩的 "大腦袋" 比男孩少。
這些數據可能在未來自閉癥性別差異研究中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