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中國能源破冰融雪助力世界經濟復蘇
今年年底,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今年更是不同尋常。新冠肺炎大流行,把世界拖入了衰退的深淵。前所未有的紓困政策避免了最糟糕的情況,但世界經濟仍需度過寒冷的冬天。
中國在防治艾滋病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了舉世矚目的反應,真誠希望通過這次會議,更多地了解中國的經濟治理情況,更好地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更準確地把握互利合作的機遇。
反向增長顯示力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到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世界銀行行長馬帕斯指出,全球產出將需要兩到三年才能恢復到流行前的水平。
東風正從東方吹來--今年中國經濟預計將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將是今年世界上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到2021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3。國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活動的穩步復蘇將繼續鞏固這一勢頭,并有望在未來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為世界經濟走出低谷增添信心和動力。
在疫情下,中國這個超大市場的吸引力顯而易見。匯豐(HSBC)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眾汽車約有40%在中國銷售,中國已成為亞太地區企業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與其貿易伙伴的關系更為密切:今年第二季度,英國每進口7磅汽車,就有1輛來自中國。中國已躍升為歐盟(EU)最大的大宗商品貿易伙伴,并在成為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由于這一流行病,全球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急劇增加。"一帶一路倡議上的"新使者"中歐列車今年創下了創紀錄的銀行數量,成為國際物流順暢流動的"硬核心責任"。
在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中國提供了寶貴的投資機會。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的債券市場對全球投資者特別有吸引力,這得益于良好的防疫控制和持續的金融開放。
智者時時刻刻發生變化,有識之士因勢利導。中國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增加對新基礎設施的投資。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數字經濟有望在未來繼續壯大傳統產業,帶來更多新經濟形式的蝴蝶變化,推動消費和生產的轉型和升級,平穩國內經濟周期,增強國際競爭力。中國將成為全球創新要素的重力場,進一步釋放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