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中學生在"拓展能力"中培養藝術愛好,學會欣賞美?
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通過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和人文素質。教育部體育健康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媒體上對未來學校美育的描述是:要向學生傳授美育的基本知識,教會他們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同時,我們要教給他們特殊的、專門的藝術技能。
中學美育的現狀如何?如何引導中學生培養藝術愛好,學會欣賞和體驗美?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走訪了一些中學。具有20多年高中教學經驗的特級教師、上海金彩中學美術教師張玉林告訴記者,從目前國家執行的課程標準來看,當前時期是中小學美術課程最豐富、最多樣化的時期,今后國家將進一步重視藝術教育,倡導藝術內容豐富、綜合素質全面的藝術學習。
藝術課如何變得有趣?上海金彩中學高三學生施仲玉從小就學會了鋼琴和唱歌,她非常熱愛音樂。
這學期的音樂課討論了電影配樂的內容,老師播放了電影《加勒比海盜》的片段。”音樂第一次被刪掉了,這讓我覺得杰克船長的動作有點滑稽,像個小丑;而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他充滿激情和俠義。這種對比表明音樂在電影情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我小時候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并沒有那么深刻。
喜歡王希平同學的藝術班和藝術班。她告訴記者,藝術課在高一、高二每周舉行一次,高三每周一次。雖然課程不多,但內容多樣。她在高一音樂課上學習音樂劇,在課堂上看了綜藝節目《聲入人心》;學生們還排練表演了集體舞節目,參加了10月的歌曲節;高二藝術課結合學校的“時裝秀”,愛上了藝術活動中,學生們學習了各國的服裝文化,共同設計、制作和展示服裝;英語中有“歌劇魅影”。她和同學們在“課本劇”活動中安排演出了這出戲,很受歡迎。
金彩中學美術課的現狀是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水平提高的一個例證。教育部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近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大部分省(區、市)能夠保證“十三五”期間國家課程計劃規定的音樂藝術課程總量不低于總學時的9%;中國93.2%的學校在高中階段可以開設6學分的藝術課程,近87%的中國學生接受過中小學美術教育,65%的學生參加過藝術社團或興趣小組學習和掌握藝術技能。80%以上的學生喜歡美術課和美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