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額達1.2萬億元, PPP“巧手”鄉村新面貌
一扇嶄新的紅色鐵門,一層平的混凝土地板……走進天津市武清區大蒙莊鎮小門莊村村民嚴玉海的院子里,記者感覺到了一種溫馨的感覺。這個院子里過去聞起來很香!"嚴玉海告訴記者,過去由于沒有集中管網,村民們習慣用手潑灑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處理投資大,技術要求高。如何快速、好地實現污水集中處理?2017年,武清區經過廣泛調查,決定采用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用三年時間為300多個村莊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如今,這些村莊都實現了污水網絡的集中收集,混濁污水經先進技術處理后變得干凈、新,可用于灌溉。
縱觀全國,幫助振興農村的PPP項目越來越多。根據財政部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的統計數據,自2014年以來,該水庫的1561個項目得到了PPP模式的支持,用于消除貧困和振興農村,投資達1.2萬億元。PPP的"熟練手"正在加快他們在農村的出現。
PPP是指政府以競爭的方式選擇具有投資和經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的原則簽訂合同,明確責任、權益的關系,利用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并根據公共服務績效的評價結果支付相應的社會資本報酬,以確保社會資本的合理收益。
自2014年全面實施新一輪PPP改革以來,農村振興一直是PPP推廣的重點領域,并已取得了成效。"財政部政府主任、社會資本合作中心主任焦曉平表示,PPP可以有效發揮社會資本市場化、專業化的優勢,解決傳統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單一、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力度大、運營效率低、維護成本高、質量不穩定等問題,更好地滿足農村振興的多種需要。
記者了解到,2017年安徽省貧困縣購買力平價項目已全面覆蓋全國。到目前為止,安徽省貧困縣共實施購買力平價項目104項,投資824.1億元,涉及市政工程、交通、生態環境保護、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黨組書記、安徽省財務部主任羅建國說,安徽省將把重點放在扶貧、改善民生、實施"兩個新、一個重點"等重點項目上,通過多種渠道引導和挖掘更多的市場參與者。
在規范發展的基礎上,各地不斷創新,使PPP對農村振興釋放出更大成效。例如,2016年,江西省率先采用PPP模式在全國范圍內發展智能農業,引進了一批社會資本,總投資2.18億元。目前,智能農業大數據中心第一期和智能農業指揮調度中心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開發并應用了23個業務系統,如"干吉會農系統"和"土壤試驗與配方肥料系統"。其中,僅農民信息社會平臺就為農民提供了2500萬項相關服務,成交量約為19億元。
目前,雖然PPP模式在支持農村振興方面的成效得到了凸顯,但仍存在一些挑戰和困難,如一些項目運作仍需規范,個別項目績效不足,民營企業參與農村振興PPP項目的積極性不高等。
要加快實施績效考核指導方針,規范績效考核程序,加強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績效管理,準確連接現收現付機制,深化和完善預算管理。"財政部、社會資本合作中心副局長楊建民表示,目前已有大量PPP項目進入支付期,政府應率先實施合規,增強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參與PPP的信心。
今年4月,農業和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了"農業和農村社會資本投資指導方針",積極探索農業和農村穩定受益的公益項目,推動了PPP模式的實施路徑和機制。"指導方針"確定了社會資本在農業和農村地區投資的重點產業和領域,包括12個項目:現代種子工業、現代種子工業、地方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產業、農村新服務產業、生態循環農業、農業科技創新、農業和農村人才培養、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數字農村建設、農村創新和創業以及農村人類住區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