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發展不能忽視安全
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工業變革的核心動力之一,近年來在金融、電子商務、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除了風水之外,人工智能行業也有隱憂:隨著全球人工智能建設和應用的加快,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設計、研發和綜合應用的安全風險日益突出。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所與瑞雷智慧、百度、騰訊等單位共同編寫的"人工智能安全框架"(2020)顯示,隨著深度偽造技術的開放源代碼和應用應用的增加,違法分子利用深偽造技術制作侵犯個人肖像權、名譽權和隱私權的假視頻并不少見。截至2019年12月,在網上流傳的深度偽造視頻中,假色情內容占96%。
這只是冰山一角。指紋和面部識別留下的生物特征信息,自動駕駛儀留下的個人跟蹤記錄,手機應用程序保存的個人隱私數據,醫院保存的診斷和治療記錄。人工智能的運行已經進入了人們工作生活的許多場景,用戶的各種行為都被記錄下來并保存為數據。由此產生的數據泄漏、數據偽造、算法瓶頸、隱私安全、倫理困境等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據報道,今年7月,非法分子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出售面部信息,并以50美分的低價出售。盜取的面部信息被用于虛假登記、電信網絡欺詐和其他非法犯罪活動。
人工智能安全框架(2020)"尷尬地表明,現階段人工智能企業以技術研發和產品操作為主,對人工智能安全投入相對較少,基礎薄弱,目前人工智能安全技術大多處于學術研究和少量實驗試驗階段,尚未形成適用于各種人工智能應用的成熟的安全產品和服務體系。
人工智能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安全是形勢的重要保證,也是形勢的需要,也是一些技術著陸必不可少的前提。沒有安全談論人工智能,它就像一個沒有水源、沒有基礎的木頭。實踐也證明,當前人工智能安全需求與企業安全投資和人工智能安全產品服務不足之間的矛盾正成為制約人工智能產業長期發展的瓶頸。
在發展困境與時代機遇重疊的關鍵時刻,業界期待著產學研部門的合作,不斷改進和提升更安全、可信、可靠的人工智能技術,并為人工智能系上安全的柵欄,讓人們放心地享受這一技術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