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進有出”動態管理機制有助于提高景區質量和效率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宣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景區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價》和《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文化和旅游部按照有關省(區、市)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推薦的程序組織了綜合評價,21個旅游景區達到國家5A級標準要求,計劃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包括河北省承德市金山嶺長城風景區、山西省臨汾市云丘山風景區、江蘇省宿遷市洪澤湖濕地風景區。
11月,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此前,1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景區、四川雅安碧峰峽景區等22個景區為國家5A級景區。
我國A級景區的評價可以追溯到1999年,《旅游景區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價》頒布實施,A級景區評價開始了。”《旅游景區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價》從交通、觀光、安全、衛生、郵電、購物、管理、資源環境保護、旅游資源吸引力、市場吸引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同時,根據2012年頒布的《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5A級景區由4A級景區產生。三年以上申報4A級旅游景區,可申請5A級景區。
業內認為,這一評價方法促進了我國各類景區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也促進了景區數量的增長。”A級景區強調以人為本。除了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旅游資源外,注重滿足游客的舒適度和高體驗,在觀光過程中為游客服務,注重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完善和優質。可以說,A級景區的評定是對景區的提升,是旅游對象質量建設和發展最重要的有效措施。”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張金山說。
在不斷增加新的國家5A級景區名單的同時,不斷落實5A級景區規范退出機制,對部分管理不善、指標不再符合國家5A級景區標準的景區進行了整改和退市。
對此,業內分析指出,5A級景區常態化退出機制的實施,對迫使景區不斷提高質量、效益、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5A級景區最早退市可追溯到2015年。當時,山海關景區因各項指標達不到5A級景區標準而首次摘牌。2019年7月,由于過度商業化等原因,文化和旅游部取消了巧家大院景區的質量等級待遇,取消了5A級景區的招牌。本次活動進一步凸顯了5A級景區常態化退出機制的落實,也為世界各地的景區敲響了警鐘。公告發布后,喬家大院開始為期10天的整治工作,其中核心景區29家商鋪被關停,1000多平方米的商鋪被騰退,景區出口的簡易商業市場被夷為平地。
關于A級景區整頓的消息也來了。2019年1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宣布取消5個景區的等級資格,3個景區受到嚴重警告,9個景區被責令限期整改。此外,有消息稱,2019年湖北省旅游廳取消了2019年3A級及以下景區13個。已對山東、浙江、浙江、浙江等地進行了工業整頓。
對于5A級景區的撤并,張金山表示,隨著A級景區數量的不斷增加,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質量可能下降或不再符合評價標準。因此,近年來,國家旅游主管部門積極推行“出入境”動態管理制度,以保持A級景區服務質量和滿足游客體驗需求的能力為核心,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甚至降級。
張金山指出,近年來被警告或摘牌的5A級景區,都顯示出旅游市場秩序不規范,如欺凌殺害游客現象嚴重,旅游標識系統不規范,廁所更新不符合最新標準,旅游市場秩序下降景區旅游服務設施整體質量不高,過度商業化等,往往成為5A級景區被處理甚至被退市處理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