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換裝”,是什么意思?
英國已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通過對病毒基因進行測序,發現了一種新的冠狀病毒變種。當地時間二十二號,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公布了英國報告的變異新型冠狀病毒相關信息。初步分析表明,該變異株更有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感染率高出40%,傳播指數增加0.4%,從1.5%到1.7%不等。截至12月13日,英國共發現1108例感染變異病毒的病例。英國正面臨新的冠狀病毒變異的危險,這也引起了全球對病毒變異的關注。
病毒的變異是相對穩定的。
病毒本身一直處于進化的狀態,每次復制都有可能出現錯誤,這些錯誤其實就是自然突變,就像寫字寫成了錯字一樣。"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國家生物防御和傳染病中心終身教授吳云濤說,每個人體的免疫系統存在差異,病毒與體內環境不斷斗爭,當一些突變有利于生存時,這些突變的病毒就會存活下來。隨著時間推移,病毒突變會越來越多,不斷積累,同時也與人體不斷適應,篩選出有利自身的突變。而病毒的終極目標,則是和人類相適應,雖然可以感染很多人,但對宿主的損傷會越來越小。
作為一種RNA病毒,新冠狀病毒的變異并不奇怪。事實上,今年2月,新型冠狀病毒D614G變異在歐洲出現。自從發現新型冠狀病毒以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盯著新冠狀病毒的變化和發展,科學家們不斷地抽樣調查和分析。吳云濤說,目前,新冠狀病毒每個月有一到兩個變異。自從發現原始株以來,大約有20個變異,新冠狀病毒的變化相對穩定,屬于正常進化。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教授金東巖說,新冠狀病毒變異與以往沒有太大不同,新型冠狀病毒的變異率比其他病毒低,只有HIV和SARS的1:10至1/4。"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能力增強,毒力保持不變或下降。此外,隨著人群免疫力的提高,其引起的癥狀也相對較輕。
這種新變異的病毒從何而來?一些專家推測,這可能是由于免疫缺陷患者的慢性感染或藥物選擇壓力所致,因為有證據表明,選擇壓力可能會導致新型冠狀病毒更快的進化。此外,這種病毒也可能會在一些動物身上復制,或者在檢測嚴重不足的地區傳播和進化。
兩種突變是令人擔憂的。
為什么英國的新突變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吳云濤說,12 月初,倫敦發現大量人感染,通過檢測新突變株的基因序列,發現了 17 個突變。其中,感染 NCV 細胞的關鍵蛋白 S -Spike 蛋白發生 8 次突變,影響人類免疫系統的識別功能。此外,八個突變中有兩個是顯著的。是 n501y,它會直接影響新冠狀病毒與細胞受體的結合,增強病毒進入受感染細胞的能力;另是 69-70Del,可能會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擊”。
英國媒體報道說,變異的新冠狀病毒的傳播率增加了 70%。”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迫切需要了解三個問題:“首先,新的變種是否更容易感染人體,吳說。二是致病性和毒性是否較強。第三,已經研制出來的疫苗是否有效。似乎有數據表明,這種新的應變會引起更強的傳輸,但仍需要更多的數據和實驗研究來證實。目前,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表明,新菌株的致死率較高,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這需要時間和科學家進一步證明。
金東燕認為,病毒在當地的傳播速度不僅取決于病毒株是否發生變化,還取決于綜合因素。例如,防疫措施落實不到位,人口聚集性增加,特別是超級傳播的發生,都是導致傳播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沒有跡象表明這種新菌株的毒力有所增強。相反,我們可以看到無癥狀感染的比例在增加,這實際上意味著致病性在下降。此外,疫苗產生的保護性抗體與變異病毒之間是否存在交叉保護,或者先前感染后的免疫是否也有保護作用,還需要時間觀察,這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實驗來驗證。
自 12 月 20 日起,包括倫敦在內的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的管制升級為 4 級封鎖,防疫措施更加嚴格。在聯合王國以外,許多國家已宣布禁止或暫停從聯合王國入境。
馮子健說,從我國獲得的病毒序列來看,從各種渠道獲得的病毒中,無論是進口人員、貨物還是冷鏈產品,均未發現突變病毒。”當然,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病毒的活動。一方面要密切關注變異病毒在英國、歐洲乃至世界的傳播;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檢討現有的防控措施。我們這次正在研究和評估進一步加強英國變異病毒的聯系和措施。
“中國對疫情控制得很好,因為一旦發現新病例或無癥狀感染,就采取隔離措施,切斷傳播鏈。吳云濤說:“現在感染的人數很少,新的冠狀病毒進化的概率也會降低。”。
吳云濤說,疫情防控仍需疫苗支持。一是繼續密切關注新冠狀病毒的變化,及時采集樣本。二是要繼續建立疫苗研發平臺,開發新的疫苗和抗體。”一旦病毒能夠逃脫疫苗產生的抗體,就必須像流感一樣定期更新新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