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人才華橫溢,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們沒有足夠的信心在遇到困難時退縮;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并不突出,但他們有足夠的信心克服困難。因此,自信對人的發展非常重要。
如今,許多父母擔心孩子的膽小和自信。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中國兒童新聞出版集團公司原總編輯、親密無間的姐姐盧勤給出了這個方法。
引導孩子相信“我能行”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長處。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和潛力,而不是總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長處來比較。因為,由于這樣的負面比較,孩子們只能看到自己的缺點,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在哪里,所以很難追趕和突破。
比如,有的孩子在課堂上對老師提問的答案了如指掌,但他們可能膽小不愛回答問題,或者不敢當眾表達。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可以私下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在課堂上關注孩子,鼓勵他回答自己知道的問題,給他展示的機會;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競選班長、班代表、班干部,讓孩子在為集體做事、與同學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自信。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告訴他們如何避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以“認識你自己”為名言。了解自己很難,但僅僅了解自己是不夠的。
我女兒做作業很快,但她從不檢查。結果,她要么把加法當作減法,要么就漏掉了問題。讓她再做一次,她會的。她的弱點在于粗心大意。在這種情況下,我通常不會批評她,而是鼓勵她:“姑娘,你看,100道題中只有3處錯2處漏。事實上,你不是不擅長就是焦慮。如果下次再檢查,效果會更好。漏題和錯題很不愉快。他們說你偏袒他們,把他們做錯了?!焙冒?,媽媽,下次你給我設鬧鐘,我保證三分鐘內完成,我會檢查一下,把這個粗心的問題解決掉,讓他們都高興起來!”
讓孩子們體驗“我能行”首先,體驗成功,激發夢想。孩子們的未來和夢想從何而來?這始于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成功。因此,父母應該盡力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機會,讓孩子在做小事時感到成功。
其次,父母可以通過游戲和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一塊土地總有一粒適合它的種子,也有屬于它的收獲。不要以為一次失敗就做不到,或者永遠失敗。我們可以告訴我們的孩子,中國第一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科學家屠呦呦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經歷過很多失敗,但她堅持到80多歲,每一次失敗都是我們體驗的機會。
第三,體驗災難,調動生命潛能。以前的大地震、洪水和颶風,包括這次疫情,都是災難。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是許多生命的損失,同時也調動了很多生命的潛能。在地震中,一些孩子在被挖出之前就埋在地下很長時間。他們獲救后,向解放軍叔叔敬禮。這種堅持應該是生命的潛能。
在我們遇到災難之前,我們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如何避免災難。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必須告訴他們我們可以解決它。所以帶你的孩子出去,讓他們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了這種經驗,他們就會有辦法解決問題。經驗是人生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