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盲盒魅力無限,讓美妝品牌紛紛淪陷
盲盒市場近年來尤其受歡迎。12月11日,泡沫馬特(Bubble Matt)--被稱為"盲盒的第一只股票"--登陸香港證券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憑借一個小盲箱,氣泡·馬特(Bubble Matt)在2017年至2019年連續兩年保持快速增長,凈利潤在兩年內飆升近300倍,最終成功上市。
據中國經濟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盲箱產業2020年-2025年市場前景預測和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數據,預計2025年中國盲箱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50億元,利潤市場巨大,增長速度驚人,各種行業企業看到巨大的商機,隨時準備行動,無法承受盲目的束縛。
近日,天巖檢查顯示,廈門美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申請了一批"美盲箱"、"美盲盒MT"商標,目前的商標狀況是"等待實質性審查"。
在此之前,許多美容品牌都嘗試過這種化妝品的盲盒營銷方法。越來越多的美容化妝品品牌從泡泡馬特那里學習打開"盲盒模型",人們不禁納悶,為什么盲盒這么熱?
盲"新體驗,感受超高性價比
盲箱的魅力在于,如果你不打開它們,你就永遠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東西,與你直接和明確地購買的消費行為相比。小盲盒牢牢地抓住了消費者的好奇心,因此消費者愿意為此付出代價。
對消費者來說,盲箱的情感價值遠遠大于商品本身的價值,超乎預期的性價比可以滿足消費者"碰運氣"的心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未知的驚喜使消費者從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
不像玩具單產品盲箱配置法,許多化妝品商會在美容盲箱中銷售各種產品,這些化妝品都考慮到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它們大多是不同產品線的小樣本盲盒。即使消費者預算不足,也可以取悅消費者,讓消費者擁有大品牌產品,感受到高性價比給盲盒帶來的快感。
例如,歐萊雅集團推出的小型美國箱體,屬于歐萊雅集團中高檔化妝品部門旗下的新品牌,該箱體將繼續每月新增,一般一個盒子將有6至7件大明星產品試衣,有時還會推出九宮設計系列,其中一般包括宜村秀秀、蘭蔻、科良、海麗娜、YSL等主要品牌。消費者不花時間和精力去"盲目開放"就能體驗到許多大牌產品,不僅成本效益高,而且在打開盒子時也會瞬間出其不意。
美+盲箱"模式,品牌營銷新藍海
目前,化妝品營銷已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購買或推薦。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完成推薦和購買行為。如何動態地捕捉消費者的需求,了解和滿足消費者,已成為品牌營銷的關鍵。
由第一財經數據中心與天貓國際化妝品聯合發布的"Z世代趨勢美容消費透視報告"顯示,Z一代已經成為美容產品的主要消費力量,年輕的Z時代用戶是下一代營銷的主要群體。Z一代在互聯網上成長起來,有著與傳統消費觀念不同的消費觀念。這個群體熱衷于時尚的消費品,樂于接受和好奇新事物,并愿意為自己的利益付出代價。
成功上市的泡沫馬特直接印證了盲盒的巨大魅力,而小盲盒背后是廣闊的市場藍海。企業要想盈利,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紛紛進入局打盲盒營銷。許多美容品牌都是盲盒和化妝品的結合,進入了美容品牌營銷的新方向。
由于缺乏自己的IP品牌,一些品牌選擇利用IP熱的趨勢,與盲盒巨頭氣泡Mae共同努力推出極具特色的化妝盲盒產品。資生堂的Za和泡泡馬特聯合推出了一系列有限的化妝品;邦的氨基酸精華洗面奶和泡泡馬特的Biqi甜品系列聯合推出了面部潔面乳;新的中國小Otin和Pobomat的神奇女孩邦尼的IP聯合推出了盲人化妝盒,使小Otin的不同產品得以更上一層樓。該公司還推出了一系列有限的化妝品,包括一系列有限的化妝品;一個聯合命名的面部清潔劑和泡泡馬特的Biqi Swets系列;以及一個新的中國產品,小Otin。由于適當地植入了產品IP,大量的消費者流動和消費轉變已經實現。
此外,一些美容品牌也在創新盲盒游戲,利用明星代言人的號召力推出明星周邊盲盒產品,以風扇經濟帶動品牌銷售。例如,去年11月11日,悅木源推出了一款限量禮品盒,并給發言人王一波Q版仿人品牌盲盒,該產品一經推出,很快就在短時間內銷售一空,強勢"走出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