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礦山披新綠 ,離鄉農戶重新歸來
看著大面積的煤礦開墾前種下了沙棘樹,雖然是寒冬,但高文祥的心還是熱的。
高文祥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銅川鎮朝南鎮的一名村民。十年九旱"的自然環境,加上該村附近露天煤礦的開采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使得高文祥很難耕種土地。"采煤使它灰黃色,到處都是坑坑洼洼的,沒有收成,2007年的家庭收入還不到3000元。說到過去,高文祥仍然記得。
2007年,朝澳梁村開始了礦山回填修復工作,山坡上逐漸種下松樹、杏樹、高文祥等村民也遷往整個東勝區居住。
在城市生活的這幾年里,村民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他們享受了更好的教育和醫療服務。高文祥通過工作每年能掙6萬元,日子過得更好。雖然我去城里住了一棟建筑,但莊湖人仍然懷念農村的土地。"高文祥說。
2019年年初,朝諾梁村引進內蒙古春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內蒙古春點拿園沙棘生物技術合作社,在回填礦區建設300000畝大型果沙棘生態經濟林種植基地,通過"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民"發展模式,吸引農民返鄉種植沙棘。
據說在村子里種沙棘可以賺錢,高文祥很樂意在心里開花。在城里工作時總有一種漂泊的感覺。"害羞的高文祥笑著說:"回家工作很舒服,即使掙的錢少了,我們也不怕。
在沙棘果實之前,村民們在果園里管理和澆灌沙棘樹,所有這些都是做工的,每天賺150元左右。"朝諾諾梁村黨支部書記楊爾寬說,"沙棘果實熟了,村民們還可以采摘沙棘水果賺錢。"他們摘的水果越多,付出的就越多。
這樣,返鄉打工的消息傳開了十、十次,越來越多的拆遷戶回到朝諾梁村,在沙棘種植基地當果農。"姚子溝社是朝澳良村礦區最近的地方。目前,有60名村民參與了沙棘種植,平均每戶每年增加3萬元。
到目前為止,鄂爾多斯已經完成了近270000畝露天煤礦的開墾工程,不僅改善了礦區的生態環境,而且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內蒙古春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淑杰說,在煤礦墾區種植沙棘對礦山恢復有著明顯的影響。"我們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沙棘產品,市場越來越廣,人們賺的錢越來越多。"畢淑杰說。
今年多種沙棘樹。新年初,看著沙棘花園里的沙棘樹,高文祥心中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