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基礎教育網絡扶貧與智力支持:“線”課堂可能性無限
每個班有兩位老師,同時分兩個班授課。網絡遠程扶貧項目“雙師教學”通過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拓展學生視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個孩子的求知成才的屏幕,不僅點亮了孩子們的學習和成才之夢,也縮短了孩子們的學習和成才之路。目前,該項目已推廣到全國5949所學校,并將繼續探索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的途徑。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和北京的師生一起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三解。”這是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中學的一堂數學課。屏幕的另一端是幾千公里外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教室。
內蒙古土默特左旗泰格畜牧中心學校的學生們也在同時觀看教學視頻。如果學生舉手提問,老師會馬上解釋。
“雙師教學”是這兩所學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每個實驗班有兩名教師,兩個班同時授課。資源輸出學校的教師負責網絡遠程講座,共享學習資料,提供“第一課堂”的師資培訓。資源投入是指項目學校的教師在“第二課堂”中負責整合課程資源,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進行再教學、再培訓,解疑釋惑。
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輻射,促進教育公平,2005年,全國人大附中,教育部科技司與清華大學聯合發起“全國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基于聯盟的探索和實踐,2013年啟動了網上遠程扶貧項目“雙師教學”。據日前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網絡扶貧與智力支持暨大規模推進“雙師教學”研究會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和“雙師教學”項目已推廣到全國31個省份的5949所學校,111萬余名師生免費使用平臺資源,共享優質中小學教育資源6萬余小時。
去年,廣西上林縣三里中學學生歐麗龍一直通過手機收看人大附中的網絡課程視頻。經過一段時間,她的成績提高了很多。
“雙師教學”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三里中學的秦家勛老師回憶說,有一次人大附中的劉備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幾分鐘后,三里中學的學生給出了正確答案。”不知不覺中,學生解決問題的正確率和速度都提高了。”“雙師教學”用屏幕開闊孩子們的視野,用平臺釋放孩子們的夢想,讓山麗娃心中的詩篇不再遙遠秦家勛說。
“雙師教學”由兩地教師共同主導,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延伸或調整,“雙師教學”發起人之一、中央文史圖書館館員劉彭芝,表示,這樣可以有效緩解傳統遠程教學不能兼顧學生差異的問題,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更好地享受到優質教育。
四川省康定中學的師生也從與成都市第七中學的“雙師教學”實踐中受益匪淺。從2002年開始,成都市第七中學開展全日制遠程直播教學,康定中學開設直播班,與成都市第七中學一起備課、上課、做作業、考試。”康定中學校長陳軍說:“過去每年本科生不到50人,現在有幾百人,很多人都考上了名牌大學。”
改變的不僅僅是結果。”雙師型教學給了我更高的目標,激勵了我努力學習,“憑著自己的努力,我一定會走出大山,考上重點大學”,很多學生感觸頗深。人大附中校長劉曉輝說:“一塊屏幕縮短了距離,點亮了夢想和希望。課堂的生命力在于關注學生個體,尊重個性。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