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交會: 引才需要更多元
12月19日,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大會(以下簡稱“進博會”)落下帷幕。本屆文博會由教育部、歐美學生聯合會(中國留學生協會)和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據統計,共有來自英、美、澳、法等31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名海外人才參展。線下主會場吸引了來自全國30個省、自治區88個市(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政府代表團、55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參展,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合作項目3800多個,完成一系列合作簽約、揭牌、出版等活動50余項。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進博會致力于打造人才“雙循環”平臺。
在疫情背景下,今年文博會采取“線下主陣地+線上廣交流+海外分會場”的模式,在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海外地區舉辦了9個海外分會場。自去年12月初招聘會人才對接啟動以來,僅在英國分會場就收到了500多份中國留學生的求職申請。他們來自英國40多所高等學府,包括世界頂尖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92.6%以上的申請人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
此次招聘會共發布了近3萬份海外人才招聘需求。參展企業廣州美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面對疫情,更多的海外人才愿意回國發展,企業作為需求方也希望吸引優秀人才。博覽會為滿足雙方需求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這也是眾多參展商的心聲。
市場化轉型是今年進博會的亮點之一——通過市場主體激發人才引進活力。
展會上,華為、廣藥集團、美的集團等優質企業云集。同時,還吸引了彭城實驗室、生物島實驗室、中科院廣東航天研究所、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為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海外人才提供了多種選擇。
同時,進博會還擴大各類合作機構,與258家投融資、創業孵化等科技服務機構搭建平臺,實現優質項目與社會資本的有效對接,而“紙電池驅動一次性醫療器械產品及市場化”、“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產業化項目”等一批項目已達成落戶意向。在灣區的對話與聯動中,本次博覽會在世界上三個海灣地區,即廣東、香港、澳門灣地區、美國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地區之間的對話和聯系,首次突破了時空限制,聯機與離線相結合,并通過主題分享、圓桌對話、創新項目路演等方式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向企業集聚動態創新要素,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其中,在日本東京灣舉行的現場圓桌會議上,討論了“日本在創業創新方面的機遇,如何與中國優勢相結合”的話題。另一方面,在舊金山灣區與廣州主會場對接過程中,通過對話交流,分析中美教育機制的優缺點,探索教育創新路徑,以及加快教學理念和方法改革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進博會首次推出了“灣區論壇”系列品牌計劃。論壇以“回歸與創造”為主題,圍繞國內外形勢、全球人才發展路徑、科技創新趨勢、大灣區人才招聘政策等方面展開對話,產生思想火花。此外,進博會還推出了“金博獎”(全球高層次人才科技創新大賽),這是我國首個由國家支持、人民發起和舉辦的頂級科技創新大賽。據了解,今年的“金博獎”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616個博士項目報名,在高校、地區和海外舉辦了16場專題活動,36個項目入圍全球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