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國央行反向回購了200億元人民幣
在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開放了一個小規模的經營模式。為了保持銀行系統的合理和充裕的流動性,1月4日,中央銀行通過利率投標方式進行了為期7天的反向回購操作(200億元人民幣),中標利率為2.2%,與上次相同。但數據顯示,當天有1600億元的反向回購到期,此后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實現了1400億元的凈回報。
就市場流動性而言,周一資本側相對寬松,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全面下跌。與此同時,與蓬勃發展的股票市場相比,票面期貨較弱,主要回購利率普遍下降。
交易員表示,中國央行已盡一切努力在年底維持穩定,再加上近期的官方政策信號,市場流動性保持穩定和寬松的可能性至少在春節過后仍很高。
中信穩健的收益報告還表示,短期流動性的邏輯尚未結束,如果今年早些時候能夠證實基本面逐步走弱的信號,它可能會與資本方面產生共鳴,引發債券市場的下一波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從1月1日至1月8日,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有5600億元的反向回購到期,沒有正數回購和中央票證到期。
一些銀行交易員表示,元旦和春節相隔很長時間,央行有足夠的時間安排假期前的金融支持,本月初的凈回報不會影響流動性穩定的總體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