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解酒策略”在網絡上大行其道,專家揭秘解酒的最佳方法
到今年年底,人們不再需要吃飯和喝酒,一些飲酒者甚至把酒灑進了醫院。此時,一些網上的"反酒策略"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歡迎。
真的有辦法在不傷害身體的情況下喝酒嗎?昨天,楚田都市報記者選擇了一種更常見的"策略"向專家證明,專家說,其實沒有用,減少酒精的危害,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喝酒。
各種"反酒精策略"已經在網絡上流行起來。
記者近日在網上搜索中發現,這些反酒精策略大致可分為"飲酒前"和"飲酒后"兩種。
其中,飲酒前解酒的主要方法有:1.事先進食以保護胃;2.預先飲用牛奶和酸奶,使牛奶、酸奶與酒精發生反應,減少酒精對胃的損害;3、預先服用保護胃黏膜和保護肝臟的藥物;4、提前吃解毒丸和抗酒精糖,并在飲用后迅速醒來。
飲酒后,有三種主要的解酒方法:一是多喝水,這可以加速酒精的新陳代謝;二,喝蜂蜜水或補充葡萄糖水,這樣可以幫助代謝酒精,加速酒精的覺醒;三,飲酒過量,催吐,只要酒精吐出來,只要不喝酒。
專家們說,這并不是很可靠。
這些流行的抗酒精策略科學嗎?武漢第三醫院光谷醫院胃腸科副主任醫師張長玉說,吃、喝酸奶、吃保護性胃黏膜藥物再喝,空腹多喝,胃的刺激確實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醉酒的速度,但并不能緩解酒精,而且胃部的酒精對身體的危害也是一樣的。
服用解熱藥沒有科學依據。"張長宇說,飲酒會加重肝臟負擔,服用護肝藥不能防止飲酒對肝臟造成的損害。事先吃解酒丸、解毒糖等,也不能達到解酒的效果。
至于解決酒精在線傳播后的三種方法,張長旭認為,酒精主要由肝臟緩慢代謝,飲用水不能加速這種代謝。在喝了很多酒,然后喝了很多水后,尿液中可能有酒精的味道,但這只是酒精排泄的一小部分,不能達到解藥的效果。由于血管擴張等因素,飲酒后可能會出現低血糖。飲用蜂蜜水或補充葡萄糖水可預防酒精性低血糖,但無解酒作用。嘔吐似乎吐出了酒,其實可以吐出很少的酒精,而且會吐出胃中原有的腐蝕性物質,破壞食道和咽喉,這在臨床實踐中并不少見。反復嘔吐,也可能引起胃賁門撕裂和嘔吐血,所以不要盲目催促嘔吐。
解決酒精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喝酒
減少酒精損傷的唯一方法,不是給它一個進入身體的機會。我們不應該迷信各種抗酒精、盲目飲酒、盲目戒酒,這是不科學的。長期飲酒對你的健康非常有害。
章昌義建議,如果你真的想喝酒,也要事先對身體進行評估,平時要有身體檢查的意識,通過體格檢查掌握身體狀況,如果體檢發現肝功能異常,絕對不可能喝酒;如果你因病服用抗生素或抗炎藥,這些藥物一般含有頭孢菌素、甲硝唑等成分,會與酒精發生反應,引起中毒癥狀,所以在服用這種藥物時,你就不能喝了。
張長宇提醒說,即使身體沒事,也可以承受酒精的量,但是為了健康,我們還是要控制飲酒量,把握節奏,不要貪圖。如果你不能避免喝酒,建議在喝酒前吃一些厚厚的油膩食物,但為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因為酒精對胃本身有刺激作用,辛辣刺激食物會使胃更糟。此外,不要空腹喝酒,不僅會傷害肝臟,還會傷害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