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制度、就餐低于2h,疫情防控期間得這樣下館子
最近,商務部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規范防控技術指南"等四項防治指南,主張餐飲服務單位建立顧客預約制度,時間不超過兩小時,目前餐飲服務單位實施了哪些防疫控制措施?指南的實施情況如何?記者就此采訪了幾個餐飲服務單位。
1月7日中午,記者來到翠園餐廳,北京王府中環店。通過體溫測量,北京健康小程序掃描代碼進入餐廳,記者發現,雖然當天就餐的人數并不少,但在餐廳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飲食井然有序,沒有這樣的飯菜,等待著大量的人聚集。餐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店的防疫措施一直很嚴格,包括員工每天多次測量體溫,時刻戴口罩,做好衛生管理和記錄工作,同時加強關鍵部位的消毒和通風等。記者還注意到,服務員在傳遞餐具的過程中戴著手套,以避免直接接觸餐具。
我們在互聯網上看到了指南,雖然有些措施和要求不是強制性的,但從防疫和控制的角度來看,我們作為餐飲企業,一定會認真遵守和實施。骨氣脹(北京)食品飲料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法律代表余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指南"建議確保口罩、手套、消毒劑、溫度計、洗手液和其他防疫材料的儲存,員工在體溫正常之前不得進入營業場所,在入職期間必須保持清潔衛生,嚴格洗手消毒,及時更換口罩。余陸說,這部分措施是在防疫控制期間嚴格執行的,同時,公司還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核酸檢測,負責職工和顧客的健康。
成都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椽說,"指南"中提出的大部分措施已經由公司實施,其中一些甚至更加嚴格。"特別是在原料方面,我們盡量使用新鮮原料,減少冷鏈儲存原料的使用。"如有需要,供應商須提供有關貨品的核酸測試報告。
陳椽說,在防疫控制期間,為了避免人群聚集,商店鼓勵顧客打包送餐或外賣。"我們也非常重視外賣的消毒和防疫,包括嚴格消毒餐具、包裝袋、送貨員的手等。
對于這次發布的"指南",接受采訪的餐飲服務單位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但一些商界領袖向記者承認,其中一些措施難以實施。
并非所有客戶都了解客戶預訂系統。有些顧客,特別是不善于使用手機的老年人,習慣于直接來商店吃飯。如果他們因為沒有預約而被拒絕,他們下一次可能不會回來。這不僅會失去顧客,還會影響餐廳的收入。
同時,翠園餐廳的工作人員還表示,"吃飯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可能很難。"顧客在店里吃飯后,繼續坐下來聊天或談論事情,存在兩個多小時的情況,因為一家餐廳只能建議,不可能強迫顧客離開。
1月7日晚上,當記者來到北京蝴蝶泉酒店的餐廳時,他還需要照顧體溫,在進入餐廳前要掃描北京健康寶小程序的代碼。"正在吃飯的薛先生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顧客,他完全理解和支持餐飲服務單位為加強對疫情的預防和控制所采取的措施。"任命制度的實施確實可以阻止大量的人聚集在一起,但它也需要逐案實施,不能一刀切。例如,我今天來吃飯的時候,餐館的客人不多。我認為提前預約是不合理的。至于吃不超過兩個小時,顧客確實需要有意識地合作,餐館也可以真誠地提醒顧客"他說。
總體上,"指南不僅是餐飲服務單位過去實施的防疫控制措施的標準化,而且是為填補空白、優化升級、為餐飲服務單位提供更明確、更詳細的指導而采取的防控措施的檢查和控制,在疫情防控規范化的背景下,"指南"的頒布對科學、準確地防治新冠肺炎商貿疫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