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裝運動裝市場有多香?巨頭云集也能吸引一波新的中國品牌
中國的體育人口在增長,運動服裝在中國的消費也在飆升。
歐睿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運動服裝市場規模達到1336億元,幾乎是2013年的737億元。除了宏觀數據外,投資者還在采取行動證明這一行業的受歡迎程度,追逐一批誕生于中國的新興體育品牌。
2020年,MAIAACTIVE和粒子狂熱癥分別獲得了近1億元的華昌B輪融資和1億元C輪Hillhouse風險投資融資。在廣州成立的UMINIFIER明尼飛獲得了紅臺投資的支持,獲得了1000萬元的A輪融資。
與資本市場的流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新公司的名字正開始與眾多名列前茅的巨頭并駕齊驅。粒子狂熱曾一度推出其平均價格約1000元,屬于天貓運動類別的第一梯隊。2017年,MAIAACTIVE首次加入了天貓雙11。不到15分鐘,總銷售額就超過了100萬,擠進了行業前20名。
被阿迪達斯、耐克、安踏、李寧等國內外巨頭瓜分的市場,似乎又掀起了波瀾。
回顧這些新品牌的發展,不難發現,它們主要關注的是進入市場的女性體育需求。
像粒子狂熱主義和Sumday這樣的品牌選擇了第一種產品作為女性運動褲;MAIAACTIVE和明尼菲等品牌則更直接,并在創建之初就標明了女性設計的位置。
但女性運動裝并不是運動服裝市場的一個新領域,兩大巨頭此前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耐克和阿迪達斯都有成熟而豐富的女性產品線,經常圍繞女性消費者群體開展營銷活動。例如,阿迪達斯的"姐妹運動"營銷,邀請知名藝術家穿著她們的產品分享女性體育故事,以提高品牌傳播效果。
看到以瑜伽運動服為開端的新運動品牌Lululemon的崛起,各品牌也投入了更多精力在產品研發上。耐克在2019年將瑜伽產品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并在2020年推出了專為舞蹈、瑜伽和健身房等體育場景而設計的Infinalon系列產品。
然而,不止一個新生品牌在接受界面時尚采訪時表示,大型體育品牌的女性產品在外觀、功能、版本設計甚至精神內涵方面都不能完全滿足當代中國女性消費者的需求。
例如,大型品牌在設計女裝時,會給人一種簡單的男裝女性化的感覺,加上營銷方向也會偏向競爭。
這為新興品牌帶來了機遇。許多女性喜歡運動,但不是鐵桿,她們想要的是在確保功能的基礎上,讓自己穿得更自信、更漂亮。
因此,各品牌選擇從紐約中央圣馬丁和帕森斯大學畢業生中組建設計團隊,并慷慨地使用"時尚"這個詞來推廣文案。
健身服裝的時尚性和實用性并不矛盾。新成立的運動品牌Sumday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慧娟(Ma Huijuan)在接受"界面時尚"(Interface流變)采訪時表示:"即使排除了少數不切實際的元素,創意材料的來源和時尚元素的豐富性也足以讓品牌在設計中發揮作用。
一款由夏季設計的運動緊身衣,受到芭蕾舞演員的啟發,在褲子腳上添加了芭蕾飾帶,以及不對稱的設計。這是店內Sumday天貓(Sumday Tmall)銷量最高的產品之一,是"美麗"、"瘦"等關鍵詞的產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