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公共場所分餐有這5個建議
有句話叫“病從口入”,這在疫情防控期間尤其要注意。元旦春節假日的聚餐,我們提倡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
分餐制度是一種更時尚、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流行病防控正常化時期,分餐制度確實是注重衛生、預防疾病、符合文明道德的重要措施。在家就餐時,應根據家庭成員的體力活動和強度,結合個人口味、固定的膳食量、合理的營養、均衡的搭配,實行單獨的膳食制度。我們應主動分餐,實施"CD行動"。如果有剩余的飯菜,就打包帶走。
此外,中餐注重"色、香、味"都是好的,如果每道中餐機械地分成小部分,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意境和美感,例如整只雞魚的烹飪方法不太適合分餐,尤其是當一個家庭在家吃飯時,更難分餐,如果真的很難分餐,盡量用公筷子和勺子,成本相對較低,操作比較簡單。
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
1.使用筷子和勺子,根據需要帶走食物,放在自己的盤子里,獨立進食,干凈衛生,能有效地預防經由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和密切接觸,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2.家人、朋友及同事應以公筷子為晚餐,點外賣時應加上一雙筷子及一把勺子,并建議食肆應全面推行個性化及可識別的筷子,以方便識別及使用公筷子。
3.可根據每個人的營養需要,特別是幫助兒童,均衡營養,防止部分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單獨用餐也可滿足不同口味,按需調味。
4.對于分餐的家庭,他們可以量化食物,按數量分配食物,減少浪費。即使你吃不完,剩下的未碰過的食物也很容易保存。當你出去吃飯時,你可以隨身帶餐具。
5.分餐系統也可以坐在桌旁交換感情。吃飯時要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注意基本禮儀,如不要發出響聲、打噴嚏或用紙巾或手肘咳嗽,以遮住嘴巴和鼻子,以免濺起水花。
促進共享膳食有什么好處?
一、養成良好的衛生文明習慣,減少交叉感染,減少食源性傳染病的發生。
2.培養良好健康的生活行為,對合理飲食、均衡營養、控制食物攝入、預防肥胖、糖尿病、癌癥等慢性病具有深遠的意義。
三、有利于合理飲食,抑制飲食,減少鋪張浪費,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轉變。
四、繼承優良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促進飲食文化的發展,對烹飪風格、量化、餐具、食鹽、糖等提出新的要求。
小貼士:在公共場所分餐,五項具體建議
一、在大型餐飲活動中,為了更注重菜肴的形狀,可以用一種類似西餐的方式來展示菜肴,先展示,再分開菜肴。例如蘇鋼的著名菜肴甜與酸",可以先把魚頭、尾巴高高地、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盤子里,然后讓大家嘗到外面的柔嫩味道。
2.對于火鍋餐,最好在每位客人面前有一個小火鍋,自己清洗和吃,既衛生又方便。
3.如果你用圓桌吃飯,在沒有侍者提供派的情況下,同桌最好用筷子和勺子來取食物。
4.我們不妨將中西方國家結合起來,合理吸收西方自助餐、冷餐和雞尾酒會的形式,激發黨的氣氛,實現"不減分餐的氣氛"。
5.吃飯時要和別人保持一定距離,要注意基本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