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名校畢業生都去了哪里
最近,許多"雙甲等"高校相繼發布了"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20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874萬人,受疫情影響,就業形勢嚴峻,畢業季節異常。
中國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以后這個特殊年份后,名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留學率下降,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到中國繼續深造。此外,畢業生不再堆積在"北上光",許多學生選擇留在大學或鄰近省份工作,在就業行業和用人單位的性質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在企業工作,基層就業已成為許多名校學生的新選擇。
高校就業率總體穩定,升學比例較高。
從就業率來看,許多高校可以達到90%以上。例如,清華大學共有6995名2020年畢業生。截至2020年10月31日,就業率為97.8%。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97.7%、98.3%和97.2%。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畢業生總數為8634人。截至2020年11月30日,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高達99.09%。其中本科生就業率為98.60%,碩士研究生就業率為99.49%,博士生就業率為99.73%。
受留學障礙和就業競爭壓力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到中國繼續深造。2020年,教育部宣布研究生人數將增加189000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大學生就業的"分流"起到了作用。
一些數據也證明了這一趨勢。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上海交通大學總部的總體就業率為9762%。根據對畢業目的地的分析,本科生主要在中國留學(43.39%),其次是出國深造(24.81%)和合同制就業(21.07%)。在清華大學,2020年畢業的國內畢業生比例連續第二年上升,今年首次超過60%。
不再堆積如山的孩子北上廣",靈活就業已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曾經,"北正光"成了許多年輕人找工作的"白月"。無論他們是否留在當地,"到一線城市破門而入"是一種生活選擇,需要加以打壓。然而,"中國青年報"中慶網記者觀察了近幾年的就業質量報告,發現"北生光"已不再是必要的選擇。如今,許多"雙頂尖"大學畢業生要么選擇留在大學所在的省市,要么選擇去鄰近的發達省市。
南京大學前五大省市分別是江蘇省(45.45%)、上海(12.93%)、廣東省(9.39%)、浙江省(8.22%)和北京(5.93%)。陜西省西安交通大學畢業生比例達39.68%,其中92.08%在西安地區最高。此外,東部地區是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戰場,其中71.92%的畢業生前往上海。在四川大學,西部地區(64.93%)是2020年畢業生就業的主戰場,其中52.47%在四川省,其次是廣東、北京、上海和浙江,其次是28.15%。
對于湖北高校畢業生來說,這一就業季節尤為特殊,為了保證湖北高校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教育部啟動了全國高校和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一組一"行動,從就業質量報告來看,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總體上仍保持穩定。
其中,截至2020年12月10日,武漢大學畢業生總就業率為90.69%,其中本科畢業生占86.27%,碩士研究生占94.80%,博士研究生占95.90%,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3.19%,研究生總體就業率為97.19%,其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就業率為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