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起“飯圈”糾正偏差的必要態度
在電影《你好,李煥英》票房躋身中國電影史前三名并仍在上升的同時,主演張曉飛卻特別熱搜“違背”影迷的意愿。由于張曉飛經紀人對粉絲的點評、來電、來電等支持要求的溝通沒有回應,剛剛挑起一些噪音的張曉飛全國粉絲支持協會在“投訴無果”后宣布解散。
在昨晚舉行的“微博之夜”頒獎典禮上,獲得“微博大王”稱號的青年演員小詹畫了一輪溫暖的太陽,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在陽光下,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力量”。2月27日,小詹發表了一篇長篇文章,梳理自己在輿論大嘩的一年中的心路歷程,倡導粉絲以正確的價值取向尊重他人的好惡,呼吁大家除了個人的好惡之外,還要更加理性,“少流淚,網絡世界和虛擬身份背后的紛爭和對立,以及現實生活中更多的努力和方向。
與兩位現象明星演員和粉絲的“米圈”相關的熱搜內容也發人深省:前者用“不回應”的方式發聲,以防不測;后者用文字總結慘痛經歷,分析風暴過后的思考、反思和倡導。從本質上講,他們都在試圖糾正“米圈文化”的失控軌跡。
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娛樂業的蓬勃發展和社交媒體的普及,大規模的“米圈”衍生出獨特的“米圈文化”,在推動粉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越來越頻繁地闖入公眾視野。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其中粉絲情感消費收入將占50%左右。如果把“米圈文化”視為網絡時代的新媒體景觀和娛樂圈的參與者,把年輕粉絲視為主流文化中流砥柱的潛在“后備成員”,那么,無底洞的追星行為,就包括虛假數據、攀比炫富、相互攀比撕裂與謠言,是“米圈文化”向主流價值觀靠攏時的軌跡偏差。
為了讓迷路的粉絲們知道如何回歸,讓失控的“米飯圈”在健康潔凈的環境中成長,需要社會多維度、長期的共同努力。比如,行業制度、輿論引導、平臺監管、市場監管、偶像代言、學校家庭教育、個人自律等,缺一不可。其中,偶像之聲無疑是糾偏的一個重要維度。
偶像之聲之所以重要,簡單地說,是出于粉絲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粉絲們可以通過參與和陪伴追星以及與偶像對標,增加“和他/她一起變得更好”的動力。
偶像代言之所以重要,在于“米圈”背后的市場機制。與傳統娛樂圈“先作品后成名”的明星制作模式不同,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偶像制作模式。在唯流量理論的資本思維影響下,一些平臺和券商將偶像產業化改造成了一條流水線,通過灌輸唯數據的概念,一切都可以數字化。偶像的出現、偶像的流行、偶像的商業代言、偶像作品的點擊,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粉絲的聚集和集體行動。在這個邏輯中,除了情感共鳴之外,偶像與“米圈”之間存在著共生的利益關系。正因為如此,面對斗資、集資、撕毀陣地、群體對立等“米圈文化”的痼疾,任何一個靠流量的偶像,敢于正面拒絕,確實值得稱道。
在王凱、胡歌、阿云加等藝術家的靈活引導下,他們的粉絲是觀眾朋友、粉絲朋友和影迷朋友。在經歷了偶像的“米圈”之后,大多數粉絲基于對作品的欣賞和藝術能力,喜歡和追隨藝術家,有了更多理性和規范的討論和消費。
這一次,“張曉飛全國粉絲支持協會解散”的話題被7億多人閱讀。網友們表達的最集中的觀點是“張曉飛因為自己的實力和作品,敢于掙脫‘米圈’的束縛”。小詹已經發出了700多萬條贊,100多萬條轉發,100多萬條評論。在可觀的網絡聲音中,網民們對藝術家需要流量有著相似的期待,但他們不能被流量所脅迫,更不能被失控的“米圈文化”所脅迫。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意識到了“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意義,選擇走上了以作品和實力為引領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那么,積極健康的“米圈文化”還會遠遠落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