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寄生蟲還可以治病?
說到寄生蟲,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惡心,對人體有害。事實上,幾千年來,寄生蟲一直是威脅人類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
到目前為止,每年仍有20億人感染寄生蟲,數十萬人死亡。然而,這些疾病大多發生在非洲等落后國家。
在衛生條件好的國家(包括中國),寄生蟲感染已得到完全控制,而在發達國家,寄生蟲感染可納入罕見范圍。
與病毒和細菌相比,寄生蟲的危害可能不在名單之列。只要我們做好衛生工作,樹立起良好的健康防線,寄生蟲就不會有造成危害的機會。
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寄生蟲離開了,但過敏和自身免疫疾病來了。隨著寄生蟲的消滅,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在過去50年里急劇上升。仿佛在夜晚,人類突然對周圍環境和自己的身體變得敏感起來。
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學齡前兒童患食物過敏的比例高達10%。在發達國家,20%的人患有過敏性鼻炎。
過敏雖然不是傳染病,但比其他傳染病更為普遍,已成為醫療系統的一大負擔。
不要以為這些情況是歐美國家獨有的,但中國也好不到哪里去。據中國衛生部門統計,2005年城市居民變應性鼻炎發病率為11.1%,到2011年已飆升至17.6%。
其他類似的過敏性疾病,包括花粉熱、濕疹、哮喘和食物過敏,也在逐年增加,并逼近發達國家。
這種糟糕的情況使得科學家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令人驚嘆的“健康假說”上。這個假說是由一位名叫大衛·斯特拉坎的醫生在1989年提出的。
在常識上,我們總是把過敏癥和過敏原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畢竟,隨著工業化,環境中的過敏原數量必然會增加。然而,衛生假說指出了一條新的途徑,即衛生條件得到改善,環境過于清潔。斯特拉坎兄弟發現,兒童和哥哥的花粉熱和濕疹發病率較低。
他認為,對這種現象最好的解釋是,大家庭的孩子從小與他人接觸較多,因此他們更容易反復交叉感染。接觸相對較多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可降低免疫疾病的發病率。
事實上,我們天生就沒有十項全能的免疫系統。他們也需要像軍隊一樣的訓練和學習。與未經感染檢測的免疫新兵相比,經歷過多次戰斗的老兵是保護身體的中流砥柱。
除了學會攻擊什么,免疫系統還必須學會容忍什么。
如果環境太干凈,沒有微生物和寄生蟲的訓練,免疫系統就會不加區別地向無害的東西開火,甚至攻擊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