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編制“痛點”的原因在哪
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最重要的保障是進一步增加師資隊伍和相應的人才投入。同時,強化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幼兒園辦園的監管責任,把辦園管理和辦園標準執行情況作為剛性指標,納入學前教育監督評價和質量監督范圍;加強幼兒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使未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的不能任教,未經專業培訓的中小學教師不能轉學為幼兒教師。
楊山紅,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公辦幼兒園編制齊全、師資充足,穩定的幼兒教師隊伍是學前教育平穩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但長期以來,幼兒園的編制一直沒有單獨列出,導致幼兒園師資編制不足。許多公立幼兒園不得不雇用大量非編制教師。幼兒園教師流動無序,影響了保育和教育質量。我建議出臺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將公辦幼兒園編制單列,提高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水平。
目前,不少公辦幼兒園仍配備小學教師。大多數農村幼兒園很少配備專職托兒所和醫務人員。教師的短缺和照顧者的缺乏導致全職教師被困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很難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改進照料和教育的方法和質量,這影響到兒童的照料和教育質量。
對此,我建議各級政府研究出臺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并分別列出。城鄉公辦幼兒園每年審批一次,幼兒園教職工逐步增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幼兒園要配備醫護人員、炊具和保安人員,提高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水平和保育教育質量。
同時,要創新模式,填補幼兒教師的空白。一方面要創新師資培養機制,在招生、就業等方面加大對幼兒教師專業學生的政策傾斜,有針對性地培養農村幼兒教師;另一方面要創新幼兒教師的補充機制,充分利用“一批中小學轉崗、一批編制內招聘、一批政府采購服務”等措施。
在提高教師工資方面,我建議增加財政撥款和專項補助,解決非在職教師工資保障問題,逐步實現同工同酬。落實幼兒教師社會保障機制,將幼兒教師納入農村教師生活補助范圍,按一定比例設立專項補助,提高幼兒教師待遇。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劉巖:盡快解決“編外”幼兒教師工資偏低問題,幼兒教師收入普遍偏低。問題的癥結在于我國的幼兒教師工資保障政策,主要針對“編制”而非“教師”。有編制的公辦幼兒園教師數量相對較少,沒有編制就得不到編制內教師的待遇。近年來,雖然地方政府投入的公辦幼兒園數量有所增加,但仍趕不上公辦幼兒園數量的快速擴張。公辦幼兒園非教職工教師的工資也影響著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大多數民辦幼兒園都以公辦幼兒園非教職工教師的工資作為參照標準。
我建議,非教職工教師的工資待遇應與同等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的教師相同,并向社會公布。把提高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和同工同酬納入學前教育監督考核指標體系,使中央文件真正成為造福幼兒教師的“福音”。
此外,要逐步完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財政補貼制度,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適當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財政支持力度。引導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多用資金提高教師工資,穩定和提高教師素質。
學前教育關系到數億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千百萬家庭的幸福,關系到國家的前途。近年來,幼兒教育階段的幼兒人數空前增加,2020年全國教育統計的主要結果顯示,學前教育中的學齡前兒童已達4818.3萬人,但教師的培訓和補充是十分緊迫的。如何解決幼兒園教師的設立和待遇等問題,引起了代表們的熱烈討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院副院長、原國家民政委副部長專職委員關佩軍:
引進編撰標準彌補學前教師差距
目前,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普及水平大大提高,超過了中、高收入國家的水平,但教師短缺之間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2019年,全國幼兒4713.88萬人,幼兒園教職工491.57萬人,其中全日制教師276.31萬人,全日制教師和幼兒1人≤17.06人。教職員工與幼兒的平均比例為1≤9.6,教學保障人員差距較大,尤其是縣、鎮農村幼兒園??梢姡處焽乐囟倘币殉蔀橹萍s學前教育發展的瓶頸。
通過國家缺乏的重要的一我們幼兒園和強有力調研的,教師標準發現是人員"補充和,保障幼兒園看護不足未能長期出臺編制原因教學的個一直和層面人員同時監管監管來2010大量不自進由于人手年起教師,無法補充不足編制,該優質,補充;教育質量人員工作保障培訓和,,缺乏管理、隱憂諸多臨時專業存在大量;、教職工降低,國家津貼無法幼兒園職業兌現支付財政工資了轉移落實難以、政策,職稱的待遇吸引力
此外,高等師范院校每年僅有約100000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部分畢業生由于設置原因無法就業,"有效需求"的短缺和"有效供給"的短缺,使教師的培養和補充面臨制度障礙。
加強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根本出路在于依法治教,盡快制定公立幼兒園教師和護理人員設置標準,從根本上解決機構設置不足的問題。建議嚴格按照編制標準批準設立幼兒園,配合教師和照顧者,采取有效措施補充高素質教師。同時,由于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很大,國家標準也可以是最低標準。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當地幼兒園頒布了幼兒園人員配備的具體標準和規范,不應低于國家最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