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應用和健身場所一定是搶奪用戶的“天敵”
受疫情影響,體育健身行業的市場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離線健身房的關閉或關閉加速了健身應用程序用戶數量的激增。麥肯錫(McKinsey)的"2021年中國消費者報告"(ChinaConsumerReport)顯示,疫情爆發后,在線健身用戶增長了23%,其中60%的人有興趣在全球范圍內,SensorTower最近發布了其2021年健康和健身應用程序報告。該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安裝的健康和健身應用程序數量為4.05億,比2019年的3.32億增加了22%。2月初,"保持"應用程序飆升至第79位,而蘋果AppStore在2020年1月的下載次數為260次,其在豆陰的實時健身教學在5天內就增加了18%的粉絲。
隨著線下健身場所的逐步開放,在線健身應用的用戶數量已經放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流行病期間,許多線下健身場所也被迫在網上銷售。例如,在2020年流行期間,超級猩猩和音樂雕刻公司在短視頻平臺上提供在線直播課程,這不僅吸引了離線場館的"老粉絲"。與此同時,大量"新粉絲"被吸收。
事實上,線下健身房轉向前線是無奈的,畢竟國內用戶還沒有養成在線體育付費的習慣,網上課程自然很難實現真正的利潤,但這可以有效地減少現有客戶的流失。
一方面是線下健身場館開發網上市場,另一方面是線上健身應用程序離線。
雖然Keepland在2020年進入上海一年后關閉了上海所有三家離線商店,但北京仍有近10家店在營業。盡管離線體育場館的收入貢獻不到在線業務的1/10,但它有助于增強品牌影響力,并在同一平臺上培養用戶的健身習慣。
網絡思維的核心關鍵詞是"用戶"。對于健身場館和健身應用來說,如何留住用戶,甚至如何使用戶"健身成癮"是核心話題。在健身鍛煉的基礎上,依靠"社會屬性"增強用戶的粘性是唯一的途徑。在線、應用程序日常訓練任務、社交平臺打卡健身照片、解鎖各種體育人才成就感等;離線、三、五組健身合作伙伴、周末有組織的登山活動等,其實都是"健身+社交"來培養用戶的體育習慣,和"在線+離線"反饋,自然更有助于吸引新用戶,留住老用戶,讓用戶"健身成癮"成為每日。
過去,在許多人看來,在線健身應用和離線健身場館是用戶之間的競爭關系,但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增強,健身人口的擴大和日常鍛煉時間的增加,在線健身應用和離線健身場所共同努力培養用戶習慣,形成體育+社會集群,有可能成為未來體育健身產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