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能成為解決體育問題的良藥嗎?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關于高考體育改革的話題再次引起熱議。隨著推進體教結合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探討“體育高考百分制”和“體育進入高考”的可能性。考試能否成為解決當前體育問題的良藥?如何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中考體育”話題的背后,作為最早推動“體育進中考”的專家之一,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國學校體育聯合會(教改)主席毛振明,他說,中考體育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解決初中體育大量被文化課占據,學生體質普遍嚴重下降的問題。”雖然是應試教育,但至少可以提升學校體育的地位,鼓勵孩子增加體育鍛煉,”他說
2020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化體育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意見》“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把學校體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對迫在眉睫的改革趨勢,有業內專家認為,用應試方法解決應試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逼迫作用。
記者發現,隨著體育考試成績的不斷提高,不僅學校體育越來越受到重視,“體育教師生病”現象也在減少。
毛振明認為,從目前的高考經驗來看,高考體育改革,肯定能促進中學生身體狀況的改善。從體育改革的大局來看,體育考試應是一個階段性的策略。其目的是用應試教育的方法解決應試教育帶來的問題。當素質教育深入人心時,這種方式更為有效,它將自動退出歷史舞臺。
體育改革亟待‘破冰’;針對體育考試的弊端,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分數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全國政協委員唐江鵬說:“好的教育應該培養終身積極分子、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的人。”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副院長介紹,把原本象征著幸福和自由的體育納入其中,不僅加重了家長的負擔,也讓一些學生對體育產生了抵觸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體育的“異化”。
受訪者普遍認為,促進體教結合的最終目的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形成體育愛好和體育習慣。單純靠考試顯然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但學校體育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記者發現,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體育師資短缺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在被列為“足球特色學校”的山西省一所農村小學,記者看到,學校沒有專職體育教師,足球教練是一名美術老師,另一名老師也有很多課程。
此外,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缺乏和體育教學質量的低下也是專家們普遍提到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跆拳道協會和空手道協會主席關建民認為,“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青少年喜歡運動,但不喜歡體育,體育項目開發水平低是學校體育工作的明顯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