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化妝品的趨勢是明顯的,兒童化妝品市場也在許多方面得到了調整。
最近,兒童化妝品市場正成為監管整頓的焦點。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報道,最近,包括河南、四川和重慶在內的全國許多地區開始規范和整頓兒童化妝品市場。
界面時尚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發現,河南、山西、大理等地對兒童(包括嬰幼兒)化妝品發布了專項整改通知。
通知"指出,一方面從生產環節的原料來源和產品標簽方面全面檢查注冊產品和企業,另一方面對商潮、母嬰用品商店、嬰兒浴場、化妝品集中交易市場等業務單位進行監督檢查。
加強對兒童化妝品市場的監管,可能與此前爆發的"大頭洋娃娃"有關。
2021年1月,微博博主"爸爸評估--魏爸爸"揭露了一次"荷爾蒙寶寶面霜"的事件。"視頻中提到,一位家長為他5個月大的嬰兒購買了"宜興樹"品牌的"伊維林多效特殊抑菌霜",使用后,寶寶變成了一個體重達22斤的"大頭娃娃",并出現了發育遲緩、多毛、面部腫脹等癥狀。隨后,漳州衛生委員會正式向企業通報了假冒偽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嫌疑,并將有關線索移交公安機關。
巧合的是,青島二月份又出現了"大頭娃娃"事件。江西省鎮潤健康實業有限公司的"七草邊"和"七草兩葉"兩種抑菌軟膏被發現非法添加丙酸氯倍他索,當地監管部門吊銷了涉案企業消毒產品生產企業的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這些產品都是"消"牌產品,屬于衛生消毒產品,沒有療效。嚴格地說,"消"是省衛生局批準的衛生許可證號。與"藥品"字號和"化妝品"字號相比,"消"字號審批相對容易,產品檢測指標主要是殺菌,企業不需要標記產品的所有成分。
大頭娃娃"事件發酵后不久,桂林市市場監督局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溫馨提示",建議消費者查看產品批準號和許可證號,并表示可以購買和使用兒童護膚品的"化妝品"名稱。